逢门拳,源自瑶人之手,融合自然与生存的智慧。其起源迷雾缭绕,但传说中,这种独特的武学是为了应对当地山峦深邃、环境险峻而创造出来的。这门拳法以低矮的功架著称,更因地域文化和生活习性得以完善。古老时期,当地居民住居简陋,无厨房只能在火塘边做饭取暖,那些烟雾弥漫的日子,让人们不得不蹲下身来才能睁眼呼吸。而这恰恰成为了防御强盗入室的一种天然屏障。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技能,如猎物打捉技巧、野兽驯化方法,都被融入了这门拳法中。因此,原始瑶人拳最为显著的是它那蹲姿钻进式的移动方式,以及打捉猎物后再施杀手的手段。当这些技术被用于部落间的人与人的战争中,它们便演变成了秘密杀手术,使得这一武学渐渐成为一种高超技艺。
瑶人并不刻意练功,他们通过长时间在山林间劳作和狩猎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各种技能,就如舂米锤炼脚力的力量筛米成就乱环决般,不需要繁复套路即可达到目的。这也正是他们有着灵猿虎豹般精准敏捷,而非依赖繁复套路所致。
据族谱记载,徐氏祖先原本来自江西,是朝廷一名武官。在明洪武年间,一场民间农民起义爆发,他奉命率兵镇压,并扎根于贵州黎平府,从此留下深厚足迹至今。随着时代变迁,徐氏家族逐渐弃政从商,最终接受了瑶人的传授,将家传之战场武功与瑶人拳相结合,以“逢门”命名。此后的逢门拳,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技术,还引入了一系列新的动作,如吞吐沉浮、闪展腾挪等,使其更加多样且精妙无穷。
然而,与其他许多流派不同的是,逢门拳并未形成固定的套路,而是保持单操功架独特风格,同时棍法也只保留单纯有效的手段,无需繁复装饰,只求实效。这使得逢门拳远非一般意义上的战斗技巧,而是一种将生存智慧转化为战斗理念的综合体验,即使面对敌人,也只求解决问题,不追求表演或展示个人英雄主义,因此也有人形容它为“只杀敌,不表演”。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
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