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精髓:解析“拳势”与招式之道—冯振宇、钟春丽、李广
在佛祖对须菩提的启示中,我们学习到:“菩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而生其意。”这句话深刻地体现了武术修行中的内在精神追求。太极拳作为一门传统武术,其表现在肢体上的“形势”,常被误认为是简单的“招数(式)”。然而,实际上,这只是表象,而非本质。
正如《金刚经》中所言,“菩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而生其意”,太极拳中的“拳势”同样源自于内在的心意运作。它不仅仅是一种肢体动作,更是一种思想和意识的展现。在这个指导思想下,“拳势”被广泛传承,并不断创造出新的变化,形成多样的练习方式。
当我们谈及太极拳界那些名家大师时,他们似乎各自擅长某一方面,但往往忽略了这一原则,即正确的心意活动才是产生合理肢体运动的关键。这就像那位神秘的大师向我透露,他私下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一个高级技巧——将右手撩裆、变为抓蛋包,再至打下巴,最后以震脚踩人脚面。他的问话让我深思,那么何谓几天不见,便有如此高明之法?
如果我们将此类形势应用于实战中,就会发现问题。一旦对方没有配合,或背对着你,你如何拿捏对方阴部或撩动阴囊?固定某种形势用法,本身并不符合武学中的变化和灵活性原则。如果你的招数不能适应不同的情况,那么这些招数又有什么用呢?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太极拳在意不在形,而形自在!”这是因为,在意念活动产生合理肢体运动,这才是真正的太极功夫。而练习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心念上的工夫。当你能够掌握这一点,你自然不会过分执着于外在的形式,也就能达到一种主从分明、自如流畅的地步。
所以说,真正理解太极拳,不是在乎那些外观上的招式,而是在乎通过正确的心意活动来引导身体自然流转,从而形成规范且协调的动作——即“拳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融入太極門境界。
当我们看到一些老师强调具体招数时,我们应该明白,这些都是为了帮助人们找到一种方法,使身体内部与外部协调相处。这不是终极目标,但却是一个临时有效的手段,让人能够暂时达成身心的一致。但要记得,这并非最终目的,它只是一条修行道路上的小径。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
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