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手较技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用手抓握,也不能用腿勾绊扫踢挑,那么发放的窍要在哪里呢?就手而言,腕关节为梢节,肘关节为中节,肩关節為根節。从经验和实践来看,只要能让对方肩僵硬,就成功了一半。在让对方肩僵硬的同时,我方处于蓄势状态,成功了另一半。怎样才算是蓄势状态呢?劲似松非松将展末展,手曲收、回缩,将相对贴近自己身躯,得机得势。物理上的弹簧是压缩的越多,释放出的弹力越大,可不全是这样,有时候回缩得过多,不但发不出力,还有可能关節被壓瘪壓死。
曲收、回缩的主要目的是把对方的手引出来,使其远离身躯、失勢且处于难发出大力的状态。如果能否发出大力,那么距离和角度至关重要,因为手离身躯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发力。把对方的手引出来,使其远离身躯,这称之为“引进落空”。
被引进后,一方面会处于难发出大力的尴尬,一方面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落空。这时这种状态,如果没有掤劲,就找手掌对着手掌发劲,用劲锁死腕关节。如果有掤劅而肘關節无掤劅,就找前臂对着前臂發劅,用劅锁死肘關節。
为什么要找腕關節,而不是直接去找到它後面的肘關節或肩關節呢?一是較技之時,大事物先行,小事物随后;二是在於三個關節中的腕關節相對脆弱容易被锁死,因此更容易從腕關節突破。而如果触到肩發力,要取得理想效果,则需要用很大的力量,因为這時身体能够马上动员背脊、腰腹、腿足來抵抗。
练习时,要练前节数,即尽量用手之前节数贴粘接触推习,把力练到前节数,把腕関節的掤 力練好。找前节数,就是通过接触手掌或靠近 手掌 的 前臂 寻找 对方哪个 节 疲软无力,用 势 锁定这个 节点。此外,“曲中求直蓄而后發”、“合即出”、“欲左先右”等都是描述発力的過程,都與“找梢节点串僵中的點并以此為基礎進行連續運作”的緊密相關。
最后,无论是在老师给学生喂气还是在正式进行推举时,都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控制好自己的顶力量,让对方自行跌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我不动彼丝亳”,趁勢而人,然后按定彼の擊击使彼自跌出,这样的操作对于提升自身功夫水平非常关键。在这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关系到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操作,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2025-01-29
2025-01-29
2025-01-29
2025-01-29
2025-01-29
2025-01-29
2025-01-29
2025-01-29
2025-01-29
2025-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