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手较技中,不能使用手臂抓握或腿部勾绊和扫踢,因为这样做会破坏对手的平衡和节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发放我们的力量呢?首先,从经验来看,当对方肩关节僵硬时,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成功了一半。在这个过程中,我方保持蓄势状态,另一半也就顺利完成了。那么,什么是蓄势状态呢?这就是劲似松非松,将力量展现出来,而不是简单地收缩。我们的手指曲成,然后回缩,以贴近自己的身躯为目的,这样可以获得机遇和优势。
物理上的弹簧如果压缩得越多,其释放出的力量也会越大,但这并非绝对。在回缩到一定程度后,如果过度压迫关节,不仅无法释放出足够的力量,还可能导致关节损伤或僵硬。这时候,我们的手指曲成主要目的是引导对方的手,使其远离自己身体,同时失去发力能力。当我们能够发出强大的力量时,距离和角度至关重要。如果手腕过于靠近或远离身体,都会影响到发力的效果。这种操作被称为“引进落空”,使得对方难以发出有效反击,并且速度反应都会变慢。
当对方处于这样的状态,如果没有掤劲,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掌心与掌心之间的碰撞来施加额外的压力,用劲锁死腕关节。如果有掤劲但肘关节无掤劲,那么我们就需要通过前臂与前臂之间的碰撞来施加压力,用劲锁死肘关节。在这种情况下,当对方试图回缩时,由于腕关节受到了太多的负担,它们会本能地快速后撤,这样的动作最终导致肘部或者肩膀僵硬被锁死,从而整个身体被弹射出去。这是一种典型的找梢(腕)、串中(肘)、锁死根(肩)操作。
在擒拿术中,对方的手掌也是我们的目标。而擒拿术通常通过抓握控制对应的手部部分实现,而推手中的找梢、串中、锁死根操作则更侧重于控制各个关键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具备相应的情感体验,即使是内家拳,也同样要求运动灵活,因此“弹射”效应更加明显。
在推手练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寻求找到正确的地方,而且还要理解每个节点背后的含义。一旦发现了这些关键点,就可以实施相应的策略,比如用小臂代替大臂,或用大臂代替小臂等,以便更好地控制局面。此外,在实际应用上,一般来说长一寸强一寸,最常见的是先接敌人,而不是直接从肩头开始打击,因为从小 臂开始往往更容易打败对 手。
此外,在练习时,要特别注意训练前臂,以便提高控场能力,让每一次推举都尽量贴合身体,让所有动作都是连贯的一气化运。当你能够感觉到全身动态同步工作起来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说“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然而对于那些尚未达到的水平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不会经历那种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只能依赖纯粹机械性的动作进行练习。
总结一下,“曲”、“蓄”的作用是在向内向下的方向捋带完成,“直”、“发”的作用是在按挤之后,再由下往上往外按,使某个特定的骨骼或肌肉达到极限疲劳,此时再施加一点点力就会造成最大影响。而“欲前先后”、“欲左先右”等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移动趋势与对方逃跑趋势相同,从而达到最佳效果。“欲前先后”代表着正面的攻击,“欲左先右”代表着侧面的攻击,每一种都有其独特之处和战术意义。
最后,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一招,一招胜十招,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运用智慧操纵你的内部实践,让你的整个人成为一个完美无缺、高效运行的心理游戏台盘。你将如何利用你的潜意识去调动你的意志,并将它转化为行动计划?这是一个关于自我探索的问题,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但记住,无论你走何路,都必须始终保持警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因为只有不断地挑战自己,你才能真正地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