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先师最早口授给我的学拳要领是:“正舒松慢匀稳”。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通俗易懂,又合乎拳理,多年来我奉此为信条。二十多年后,在先师所著《杨氏太极拳正宗》这本书里,把此要领修订为“静松正慢匀稳”并告于天下。多年来,我暗自揣摩赵师修订后的“六字”真义,似有所悟,著文如下,以供方家指正。
静中触动动犹静
先师常以拳祖张三丰“学太极拳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以喻练太极拳之真谛。静,就是调心调息调身。习拳一定要静下心来,专心致一,“致虚极,守静笃”,不得心浮气躁。预备式(无极式)要做到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摒除杂念,呼吸自然,努力进入物我皆忘的空灵精神境界。在整个练拳过程中,要做到稳静安舒,心神泰然,集中心志。
内敛精神,是杨式太极拳的一大特点。在意念上,当有人若无人,当无人若有人。这就是杨式太极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探索,让自己的意念更加纯净,让自己的身体更加柔软和有力。
"松"包括内松和外松。一方面是意志上的放松,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接收外界信息;另一方面是身体上的放松,使自己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力量和速度。此外,“正”不仅仅是一种姿势,更是一种状态,即在运动时保持平衡、正确,并且全身都能协调一致。而“慢”的意义在于让每一个动作都变得流畅自然,不急躁,不赶时间,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武术效果。
至于“匀”,则要求我们的动作必须具有节奏感,每个动作之间应该平滑过渡,没有明显的断层或起伏,而应像滔滔江水一样顺畅连贯。而最后,“稳”则要求我们的重心始终保持稳固,就像腰部是一个坚实而又灵活的轴承,无论如何也不能失去这种基本平衡。
总结来说,“非性与否、快与否、轻与否、整与否,它们都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如果没有这些元素,那么你就无法完全掌握杨式太極剑法。”因此,我们在学习杨式太極剑法的时候,一定要将这些原则融入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