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男,生于1978年,京朝派太极拳传人,太极轩文化馆馆长,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曾任北京市武协华城武术社副秘书长。
习拳理论,就是练武人记下的心得。既为心得,往往是心领神会,冷暖自知,自不必长篇累牍,冗言累赘。岂不知却又应了“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这话,本是“言简意赅”,反多被一般读者视作“雾里看花”,乃至望文兴叹,不知所云。今笔者不揣冒昧,将为初学诸君做一番“拨开迷雾见真章”的事情,其浅陋之至聊供参考。
【太极者,无极而生】
解:首先要明了,《太极拳论》中的“论”,是指论太极拳,而并非指“太极”。虽然一字之差,但正因为如此,“无極”自然也不是指易学中的无極,而是不走極端的意悤。说明此拳為亦剛亦柔之拳。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解:就練套路而言,“放松為合”。掤為開(由于放劲依旧以掤为基础,在此只说掤),開既是分。技擊中若要进入状态,以此為基礎動靜也是開合,這裡除了自身的開合,也包含運動中與對手之間產生的開合,即進退技擊不同於推手,有時抢夺空间不用直進直退的方式。推手中引進為合落空為開。
【人刚我柔谓之一走,我顺人背谓之一粘】
解:“人刚我柔谓之一走”,即针对對手的剛而做出的變化。“粘”不是一般意义的貼住,而是在與我技擊時,对手內心中的一種被動感受。也就是失勢的無奈感。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解:“应与随有随机应变之意,但是一定要分清隨機應變的時機。”並不是單純對方急來我也急,对方緩來我也緩。如果以此種概念應對,那豈不是被動到底永無翻身?
【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劵及神明,不非用力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解:“变化万端”是比喻個體差異的大多數性質。在習練大師高深莫測技術和經驗上需持續努力且耐心學習才能達到理解和掌握其精髓。一日千里難於萬里行,所以這樣理解和掌握技術需要時間和耐心,只有持續努力才會逐步提高自己的實力水平,並最終達到真正領悟大師級別技術水平的地步。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解:“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是一种特殊体式,是为了达到一种平衡,使身体灵活起来,同时保持内外部力的平衡,这样可以在战斗时更容易控制对方.
"忽隐忽现"意味着在战斗过程中,你必须能够迅速适应对手任何变化,从容地发挥你的优势,并有效地利用他的弱点.
这个姿势要求非常高,因为它要求你同时具备很强的心理素质以及身体上的灵活性.
这样一个形态能帮助你在实际斗争时更加稳固地控制局面.
总结来说,这个形态是一个基本训练,它教会我们如何通过正确使用我们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同时又能够快速有效地攻击敌人.
2025-01-23
2025-01-28
2025-01-23
2025-01-28
2025-01-22
2025-01-31
2025-01-28
2025-01-22
2025-01-22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