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式形意拳,源自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创始人为傅长荣,以“剑秋”字辟邪,以“侠农”号称风雅,以“合山”道号寄托深邃。傅式形意拳融合了太极、形意和八卦之精华,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内外兼修拳法。在传承基础上,它进一步发展出了一个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发挥内力与技巧的训练体系。其风格以舒展大方著称,既不失刚猛,也不缺柔韧;整体而言既不致散乱,又保持动静分明;刚柔相济,更具备攻防兼备之效。
其特点在于双重实践,即内修与外炼并进。通过反肩背的型式展示,“肩打一阴反一阳”,体现了对太极和八卦理念的吸收,以及对形意拳艺术形式的尊崇。同时,它还注重八法作为指导原则,对练习者的进退有序和急缓有法给予了严格要求,同时将练气、养生去病等理念融入其中,使得心灵与身体都能得到充分锻炼。
在具体练习方法上,傅式形意拳倡导以柔为主,但并不意味着松懈,而是要达到一种松而不懈的状态。在动作中寻找静态,在活动中领悟气息,将心神与气息统一,使得内部外部实现无缝对接。这门武术追求德行与武艺相结合,以道教哲学为根基,不仅仅是一种肉身上的锻炼,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这门传统武术虽然起源于河北,但它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理论体系,与其他流派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由于其丰富多样的内容和独特性质,该项文化遗产已被收录至《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2013年10月的一份重要文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