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当山的赵堡太极拳中,存在着一种要求“不要用意”的训练法,这种方式正是自然松弛的最佳方法。赵堡的先师走架时,既轻松又自然,就像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被和风轻轻吹动,与松软相得益彰,这正是“耍拳”公式不用意之效。“耍拳”到一定层次时,可以使任督二脉自然畅通,此即道门所称之内劲产生与发动基础。
形意拳有一句名言:“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句话体现了内家拳一贯的练功诀窍。通过不断练习,“真意”才能逐渐显现,而这个“真意”只有在完全放松、不用任何意识的情况下才能够产生。这正是神明知觉趋向于高级内劲的表现。
太极拳中的内劲也是基于这种基础产生的,它源自于太极拳中的“耍拳”公式,不使用力气或意识,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产生强大的、高质量的内劲。而人为地去追求或使用心思往往无法达到这一效果。这是一种非寻常感悟而遂通的一种内劲,就像道教中的丹田修炼,需要静心排除杂念,让身心变得更加清净,然后才能真正体验到这种境界。在这种状态下,即使没有特定的目标,也能达到一种忘我境界,从而停止识神干扰,在无需任何意识的情况下保持沉静,这样就可以发挥出元神本能,因此,“耍拳”的原则对于调动和运行内部气流至关重要。
练习太极拳必须保持非常柔软、灵活、自然、中庸平衡,不要过度使用力气或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无为”,这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只有孩子般天真的纯净,没有任何主观想法的人才能够有效地调动身体内部潜能,并且因为自己的力量而实现自我控制,这就是所谓的“道”,也就是太极打坐经中所说的“真实”。
最初对太极进行练习会采用一些有为的手段,但随着时间推移,将其转变成更深入、“耍手足如戏”的状态——即进入到了不用力的、“无为”的境界。在这里,“无为”并不意味着缺乏行动,而是在做事过程中不被个人的欲望或者外界干扰所影响,从而实现了自由自在地运作,如同大自然一般顺应变化。此乃从有为到达终点后的回归,也是一个不断循环变化的大圆满。
总结来说,虽然似乎简单,但这两点——以儿童玩耍作为模范,以及保持轻盈柔软、中庸,同时避免一切主观思考——成为所有修行者必须掌握并遵守的一个关键。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能够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之中,并达成忘我的境界,一步步接近那高不可攀的地位,那是一种超越个人欲望和认知能力,以达到与宇宙万物合一的心态。这便是古老传统武术宗师提出的理念,其实质包含了整个宇宙间生长与消亡永恒循环的事实,是一个由虚到有的哲学思想,即从存在转化为了不存在再回到新的存在。一切都始于空白,最终又归于空白,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的必然规律,是最完美最平衡的事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