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意拳之创立,旧传有三说:
一曰“心意拳为印度高僧达摩所创”。相传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天竺(今印度)香至王之三子达摩泛海至广州。武帝闻之,派使者迎其至建业(今南京)。后因话不投机而离梁,渡江到北魏,上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九年后圆寂。大同元年(535),葬于熊耳山定林寺。达摩死后,有人认为他在中国传播了一种武技,其中就包括了心意拳。
十七年(1928),凌善清在其所著《形意五行拳图说·形意拳之源流》中提到了达摩和心意拳的关系。然而,这个说法并没有被史学界普遍接受,因为它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在当时,一些学者,如徐哲东和唐豪,他们都对这一说法表示了质疑,并认为达摩与武术无关。
二曰“心意拳为岳飞所创”。这个故事起源于宋朝,是由曹继武等人的记载来推崇岳飞的。这一版本更受民间欢迎,因为岳飞是一个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了英勇的事迹。但是,即便是在这版本中,也只有一个轻微的暗示,那就是岳飞曾经学习过周侗,但没有具体说明他是否真的创立了心意拳。
实际上,对于这些早期文本中的许多内容,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看得很清楚,它们更多的是基于口头传承或者个人见解,而不是基于严谨的历史研究。而且,从这些文本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些试图将某个特定的历史人物与某项文化现象联系起来的人们,其实往往是出于一种向往或者尊敬,而非基于事实真相。
因此,当我们回顾那些关于心意拳或其他古代文化现象的故事时,我们应当保持批判性的态度,不仅要考虑它们是否符合逻辑,而且还要考察它们背后的动机以及它们提供的情感价值。因为,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故事其实并不代表着客观事实,而是一种文化上的象征意义,它们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同时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过去社会人们的心理状态和价值观念。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