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制泰拳?螳螂拳劲路走向
我们正在紧急召唤苏昱彰先生,希望他能够为我们的读者提供宝贵的见解。苏先生正风尘仆仆地赶来,为我们的读者星夜赶写精彩文章。下一期,我们将有幸阅读他的深刻分析。本期,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关节、肌肉与发劲的关系。
关节、肌肉与发劲有什么关系呢?举个例子:制作两支鞭子的不同方法。一支鞭子前半部和后半部很硬,鞭子和鞭头较硬;另一支鞭子的扣和头软而灵活。给这两支鞭子同样的力,一支发出声音软弱,而另一支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声音越响,力量越大。这说明第一支鞭子不能把传递给它的力有效传递到梢上去。而第二支因为前半部软有弹性,扣和梢柔韧,便能将力有效地传递到梢上。这就表明了软硬对爆发力的影响。
人的躯干好比鞭杆,上肢是前半部分,上肘表示中间段,手指示梢端。如果想使起始点的力量达到手指,那么必须根据第二种方式,使躯体各关节及肌肉放松,让它们具有高度柔韧性、弹性以及反弹能力。在腰带动下,将力量通过每个关节及肌肉转移到力量点上。
关节和肌肉越松,就越能释放强大的爆发力,而相反则会减弱。松不意味着完全无力,而是内含劲力的似松非松状态,这种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在使用时需要紧张,有时也需要松懈,但在每次真正爆发时都要瞬间紧张起来。如果在用力时仍保持松弛状态,那么四肢就会变得无力。
刚与柔之间
《螳螂拳论》说:“柔如风吹杨柳”,“刚如铁锤击石”。当使用柔时,要像杨柳随风摇曳那样自如;当使用刚时,要像铁锤敲击石头那样坚定有力。
螳螂拳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刚柔相济,以动作中变化的点为依据而变化。
只有清楚理解了剛與軟之間互動關係,不然便無法將真理引導至正確軌道上。有人认为全身都不用任何力量就是柔,全身用尽所有力量就是剛,这是一种错误观念。如果没有正确理解这一点,在行拳的时候就会出现显得软弱或笨拙僵硬的情况。
《拳論》又說:“剛能胜柔,如刀断肉筋骨齐开;”“軟能胜剛,小可制大。”因此,在搏擊中應該以遇見軟來治療遇到的剛,用以克服对方強大的攻勢。
螳螂拳法裡有八種剛、十二種軟之法,如果習者不能明白其中意義,那就等於剝奪這門武藝的靈魂。
八種剛是指根據《拳論》的描述,“一刚泰山压顶”,“二刚迎面直通”,“三刚顺双掌”,“四刚叠肘硬碰”,“五刚铁门靠壁”,“六刚硬崩伏底”, “七刚左右双(注),” “八强摔捋两分”。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一招一式的手法。
十二種軟則是根据《拳論》的描述,“见渐回手入手偷手截手裹手捆手漏 手直通勾采入开叠搟进磕入朴挑粘破”。這些都是化為流水般连续不断的手法,可以轻易制服重型对手。
真正感到并且掌握到了这种从无到有的,从有的到强大的感觉,是经过长时间艰苦训练所产生出来的结果,从根本上改变了一切。但现在让我们暂停思考,看看是否还有其他问题或者疑惑需要探讨?
来源:本文内容参考网络资料整理,并进行了适当修改,以符合文本创作要求。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4
2025-01-03
2025-01-06
2025-01-05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