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术源远流长,秘传于民间的内家拳宗派,其独特之处在于内三合与外三合的统一。拳法精巧细腻,体系完备而博大精深。尽管行功走架不追求花俏,但讲究技击和演练时的丢荡荡,以其深奥的拳理指导研习,因此有“非读书明理之人不传”之门规。
历代承传者寥寥无几,至清朝中期,传到山东省招远林世春先师。先师晚年将艺传授给黄县丁子成先生。丁子成先生于1926年创办“黄县国术研究社”,并任社长,他亲自培育了一批优秀人才,使得拳术的流传更加广泛。
一、以捶合势,以势合气
拳术强调的是“以捶合势,以势合气”。其中,“三捶”被视为百般套路中的母法。这一出一人,其中包含了沾、粘、撑、刺、勾、挂、锯、锉等多种劲力。在动作中体现了寒鸡步,以及重心水平移动来磨练下肢力量,上身正直带来畅胸实腹和气沉丹田。一步三捶,将动作命名为如此,这也反映出收手难度高。
据师门记载,当年的林世春先师能够在演练中达到一捶两响,即出一个响收一个响,一出一人,把各类劲力发挥到了极致,使左右均衡刚柔相济阴阳相和达到归一境界。
二、中形为体,用劲为用
根据拳经:“随势而进发于手,勇往直前气当先。”因此,三捶作为入门母法,被视为活到老练到老。而这与八卦掌转掌走圈的百练不如一步走理论,有着相同但又不同的妙处。在动态中保持畅胸实腹收肛提臀以及气沉丹田,是内三合不可或缺的一条法门。
二、三、中形立体,用劲充分
根据《易经》:“阴阳相生谓之道”,“刚柔相推变在其中”。而《庄子》则认为是此亦彼也彼亦是此……彼是此莫得其隅谓之道枢……使我们理解到形神兼备,在静中存动,在动中存静;内外兼修,不断探索发挥真谛。
总结来说,每个套路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个招式都有不同的劲力,而每个招式在不同的套路里也不尽相同。从根部发挥力的,有腰部也有丹田,有肩部也有腕部,还有的通过身子的运动引导手臂,或通过手臂引领身体,这些精微细节语言难以表达。但总归来说,就是要找到一种平衡,让阴阳交融,让刚柔并济,让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动作都是自然而然地融会贯通,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武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