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人拳,源远流长,其起源之谜仍旧未解。据说,这门拳法诞生于一个古老的山区,环境险峻、居民生活简朴。在那样的环境中,人们为了自卫和狩猎而创造出一套独特的武艺。瑶人拳以其低矮的功架著称,这与当地人口头矮小以及居住在丛林与高山间的人们适应性强有关。
早期,当地居民因为缺乏专门的厨房,只能在家中的火塘边做饭取暖。这导致了大量烟雾产生,使得通风不良,空气污浊。人们不得不蹲下身子才能睁眼呼吸,而站立时却会因烟熏而泪流满面。这种状况一度被用来防御土匪入室抢劫,因为强盗一进门就会被熏瞎眼睛,而蹲下的瑶人则可以清晰看到他们,从容地使用刀或柴棒进行反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技能逐渐融入了瑶人的打斗技巧中。而在山上打猎时,由于荆棘丛生,要想跑得快,就必须缩起身子钻进去。这些经验也被应用到拳法中,因此原始瑶人拳首先要求练习者蹲下来、缩起身子并钻进去,然后再施展技巧。
这些技术最初用于对付野兽,如活捉或痛杀,以驯服或报复为目的。此后,它们也被用于部落间的人际冲突中,最终演变成了一种秘密传承的手段。不像其他许多武术,瑶人并不刻意练功,他们通过日常劳作和自然环境来提升自己的体质和技能,如舂米锻炼脚力筛米训练乱环决等。
据族谱记载,徐氏家族曾是江西的一位朝廷武官,但是在明洪武年间,他受命镇压贵州黎平民间农民起义,并将根基扎在那里繁衍子孙至今。他后代放弃了军事生涯转向商业领域,并成为了一大族。当他们接触到了瑶人的打斗技巧,他们将这项技术与自己家族世袭的战场战斗结合起来,并修订完善,将其命名为逢门拳。
相比原始的瑶人拳,逢门拳保留了原有的技术,同时增加了吞吐沉浮、闪展腾挪、贴身夺位等多样化手法,以圈手作为母动作,可以配以乱环诀实现千变万化。而步法采用的是"带步"(圈步),并没有固定的套路,只有单操功架。在器械方面,也仅保留棍法,没有复杂套路,只有单纯且实用的单操功架。
总结来说,逢门拳是一种集古老技击理念于一体的独特文化遗产,它不是简单的一种武术,更像是某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形式美学价值,无论如何它只存在于杀敌这一点上——即使它不表演,也能够完成任务。
2024-12-09
2024-12-09
2024-12-09
2024-12-09
2024-12-09
2024-12-20
2024-12-14
2024-12-10
2024-12-10
202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