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讲究的是松沉,而非螺旋缠丝,这种劲力在其运用方法上更为复杂,其中包括螺旋劲、松活弹抖势、暗劲、明劅沾粘沉拥崩炸等多种形式。
练习者如何理解这些劲路的运用和变化,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每一次交手,都能感受到太极拳中的掤劅无处不在,就像人们常说的“处处有掤”。但真正理解掤字背后的含义却并不简单,因为它源自古代文字差异和习惯用法,经历了讹传讹传,最终成为后学者难以改动或怀疑的一部分。
我基于多年的实战经验和演练,对太极拳中的掤进行了新的诠释,将其比喻为捧,即将物体轻柔地托起,不论重量大小,只要手中的力度恰到好处,便能稳定托住。在实战中,我们可以将敌人的来势视作物体,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使得敌人的力量被转化成我们掌握之中。
一个高级太极师傅,在使用掤时几乎不需要大力的投入,他会选择在对方发力末端点接触,从而使对方失去平衡。这就是所谓的以不变应万变,也是太極拳中著名的不丢不顶原则。而一个好的高手能够顺势而行,不论对方攻击方向如何,都能立即转化并反击,让对方无法预测下一步是什么样子。
最后,要想有效地发放敌人,我们需要学会转化他们来的力量,无论是在身体上的某个部位还是整个躯干,或臂部、腿部等任何地方。这就是“处处有掤”,使得每一次交手都充满机遇,并且让我们的移动灵活自然,如同水流一般随意蜿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