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24式自学图解:揭秘掤劲的智慧与运用
太极拳的内在力量,体现在其形式上是螺旋缠绕,而在劲力的应用方面,则追求的是松软。太极拳的核心,是如何掌握和变化各种劲路,这对于练习者来说,是提升技艺的关键。
练习者们都明白,掤劲无处不在,它贯穿于太极拳中的每一次交手之中,因此人们常说“处处有掤”。那么,什么是掤劵?从字面意义上讲,“掤”这个字,在现代词典中并不容易找到,因为它来源于古代文字和习惯。在古代,由于文字差异和使用习惯,那些由拳学大师所记载的手写拳谱,被后人照搬而未加改动或质疑,从而形成了讹传误解。因此,我们只能顺其名义,加以牵强附会地解释先祖对“掤”的理解和用意。
基于多年的实战经验及演练,我尝试以自己的浅显理解来诠释难以理解的“掤”,旨在使太极拳爱好者能够轻松掌握这门艺术。
我认为“掤”就是“捧”,意味着用手捧起物体。在捧起五斤重水果或二十斤重盆水时,用力大小应等同物体重量。这就如同实战中的接手法,不管方向如何,上下左右,都需顺势化转,以避免过大或过小导致失去控制。我将这种原理称为不变应万变,即太极拳中的不丢不顶法则。
一个真正高明的太极高手,其佣点往往是在对手发力的末端,即便对方力度巨大,也能通过转化来势,将敌人的力量化为己用的。比喻一个建筑工人接住砖块,无论砖块速度快慢,只需顺势而接,借助对方力气即可完成任务。
要有效发放敌人的攻击,我们必须学会转化对方来的力量。不仅仅是手上的转换,还包括腰腿、躯干部位等任何可能的地方。当我们瞬间抓住对手的一刹那,他就会很难进攻或施展出更好的招式。此时,我们既可以让他难以进攻,又能随着他的变化而变化——这正是连随之意所示。
实际上,一名高超的太極武士,在運用「撥」時,其操作几乎是不需要很多力量。他們通常會選擇於對方發力最為強烈的一刻來進行撥動,這樣一來,就能將敵人的進攻轉變為自己得益的情況。這種操作方式被稱為洪均生先生所說的地轉公轉(地動天象)。
總結來看,「撥」是一個根據角度不同分出的多種形式,不論是否上下左右正斜前後,但基本原則始終相同,即敵來勢大小與方向隨時變化但我們應該保持一致。我們可以通過步法轉換、身體轉換甚至腿部技術等各種方法將對方發出的攻擊重新導向,並且讓他們難以預測你的反擊方向從而達到戰鬥勝利的目的。
2025-03-29
2025-03-30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
202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