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的“抱球”体悟:武功自学教学视频中的物品场景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尤其是在揽雀尾掤的开始阶段,会出现一种姿势,就像两手上下斜向相对,似乎在抱着一个球。这种姿势在现代太极拳界被称为“抱球”,而郑曼青先生和张肇平先生则将其称为“抱手”。很多人认为做出这样的动作并不难,但要使之达到太极拳特有的沾粘连随效果,则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实践。
实际上,这样的姿势并非太极拳所独有,它几乎存在于所有武术中,以左手为上手,上手高时可置于右耳侧、稍低时可置于右肩前、再低时可置于右肘之上;斜向相对的手臂距离可以开或拢,使得两臂如夹住一个球。此种姿势明显展现了保护自己的意图,同时也处于攻击待发的状态。然而,在太极拳中,上下两手有一只是通过接劲与沾粘连随来实施这些意图,而不是简单地用力。
接劲就是像接篮球一样,不发生撞击地与敌人的攻击过来之手相接触,一旦接触立即实施沾粘连随,使得敌人由于自身动作而形成背势,有时候甚至被引进落空。这一作用是其他非太極拳武术所无法实现的;同时,用非太極拳武术方法做出的“抱球”是不可能具有这样沾粘连随效果的。这就是说,姿勢与效果并不一定相同,因此杨澄甫先生才说:“弗惟外之是鹜,而惟内之是求”。
根据古代《论圓》中的记载,“开合按勢怀中抱”的动作,就是指揽雀尾掯后的起始部分,也就是所谓的“抱月”或者“抱球”。这说明无论何种情况,只要保持这一特有的姿势,即便大小变化不大,都能体现出最本质的一面。而对于那些错误理解并抛弃这一关键技巧的人们,我们应当反思是否真的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它?
对于一些自称受过李雅轩先生指导的人,他们提出了关于“抱球”的错误观点,并认为这是对太极拳画蛇添足。在他们看来,“还不如不这么做”。然而,这些观点忽视了许多细微但至关重要的事项,比如身体内生的反应变化,以及如何正确施行这个动作以达到最佳效果。
因此,对于将"抱手"描述为"杨家的秘密"一词,我们应该认识到以下几点:首先,它反映了近代一些 太極拳家对于一般学生不会轻易传授如何正确学习"Bouquet de Fleurs" 的态度,其次,它强调的是往往被忽视的小细节以及身体内生反应,这些都是决定"Bouquet de Fleurs "是否成功的问题第三,如果想要真正了解"Bouquet de Fleurs "的话,那么就必须洞悉它背后的秘密,并且能够判断它是否正确执行。
基于以上内容,我个人对"Bouquet de Fleurs "有如下体悟:
揽雀尾左掯后转身的时候,右转身应模拟随人而移动方向向右移动,从俯视角看,由南经东北顺时针弧形移动。但许多人采用的方式是在原来的空间位置转身,即使旋转方向朝南,大致仍然未变。这样的转身让自己的躯干始终处在对方直线攻击范围内,不利于化解对方攻击。
正确的转身法应以自己躯干某一点作为圆心进行弧形移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阻力,同时躬腰避免直接受到对方力量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沾粘连随要求。从俯视角看,如同两个圆,其中小圆半径较短的大圆半径较长,以此象征两个不同速度运动的手臂和躬腰带来的防御性效应。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Bouquet de Fleurs “必须没有主动性,是由对方力量驱使,而不是被自身力量控制。当我们试图主动使用肌肉力量时,就很难达到放松状态,更别提达成沁脏连接要求。因此,对於想精通 Bouquet de Fleurs 的练习者来说,要特别注意避免这种主导性的行为,将注意力集中放在流畅自然地响应对方行动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 Bouquet de Fleurs 的本质价值。如果我们的训练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刻板重复,便无法达到深层次的心理整合与技艺融合,让 Bouquet de Flowers 成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与他人的互动构建一种超越语言沟通的情感共鸣。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