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健身房的古代人们如何健身

没有健身房的古代,人们如何健身?

近几年从明星圈子刮起了一股健身风。微博热搜上经常会看到某位男星女星在健身房挥汗如雨,大秀马甲线的照片,引起一片疯狂点赞。大众审美也从清瘦小排向高挑健美转变。不过,如果你认为这是受欧美国家潮流影响的结果,就大错特错了。早在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觉醒了健身塑性的意识。只是,没有健身房,古人是如何健身的呢?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民表示:根本不需要健身房这种东西,只要有一块空地和一只鼎就可以了。原来,当时民间流行举鼎,还可以根据举鼎人的自身需要,制作大小重量不等的鼎。大鼎重逾千斤,中小型重数十斤至数百斤不等。等到要举的时候,就抓住鼎旁双耳,使力将鼎翻转过来,高举于头顶之上,坚持一定时间即算成功。听起来像不像现代的奥运举重?

不仅如此,各国之间还很是有一些明星举重选手。比如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就是一个能把城门举起来的大力士。甚至至今在曲阜、枣庄一带,还把他尊称为举重之祖。他的儿子孔子更是射箭、狩猎、驾车、舞剑样样不落,并要求门下也要以此为标准锻炼身体。搁现代,这就是妥妥的土豪们的休闲健身方式。当然,有土豪愿意烧钱健身,也有士族喜欢接地气的健身方式。东晋大将军陶侃,就直接将他的“健身房”设置在了书房内——他在书房角落堆了一百块大砖头。每天早上起来,他就跑到书房,将一百块砖全部搬到室外,再开始一天的生活。等到傍晚太阳落山前,将一百块砖搬回书房后,再去睡觉。不论寒暑的搬砖运动为陶侃塑造了十分健壮的体格,70岁的时候还能跨马出征,平定叛乱。

如果说陶侃的健身方式接地气,那么,陆游的锻炼方法就只能用受广大家庭主妇欢迎来形容了。因为,他所谓的锻炼,就是每天扫地,细致的清扫家里的每个角落。他认为,弯腰锻炼能够很好的周身穴位,使气血调和,身体舒畅。长期积极参与家庭清扫工作让陆游在80岁时依然精神饱满,关节灵活,为现今社会油腻中年人亲身验证了投身家庭洒扫工作的必要性。

其实,除了举鼎、搬砖、扫地,古人还发明了很多不需要健身房的健身方式。像僧侣们习惯用倒立来保持头脑的清醒,而养身家则更喜欢以赤足走路(或是倒走)来强劲经络,更别说还有神医华佗创立的“古代健美操”五禽戏。古人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表明了,即使没有健身房,也不能熄灭一颗追求健康美丽的心啊。参考文献《古人的反常健身法》《古人也讲究“全民健身”》《古人的另类锻炼法》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