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最强武术社会中的门派拳种意拳

中国意拳的创立与发展

王芗斋先生,字尼宝、宇僧,以矛盾老人自号,1885年出生于河北深县魏林村。1963年7月在天津逝世,享年78岁。他是意拳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王芗斋先生学拳之初,就不拘泥于拳术的派系门户之见。他认为,我国拳术历史悠久,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有成就的拳术家,都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长。这正是我国拳术所以源远流长、繁荣兴旺的原因。先生对拳理的着眼点并不是一技、一得的局部学识,他用毕生精力探索和研究拳学学术领域里的真谛,并在形意拳的基础上,融各家拳术之长,于20世纪40年代在北京创立了意拳。

在芗斋先生衣钵传承下,第二代宗师姚宗勋先生努力推动,使意拳技术体系更加完善,并将西方搏击中的训练器械大胆引入,极大丰富了意拳训练体系,为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留下了一座里程碑。

姚宗勋先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对中外武学有深厚造诣。得到了芗老传授后,他致力于研习潜心实践,将中外武学融会贯通,与现代科学结合,将中国意拳训练核心与现代体育运动精华相结合,使他达到了出神入化境界,为意款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代传人姚承光先生,是当今重要代表人物,其才思敏捷、刻苦钻研,在父亲姚宗勋指导下接受多年的磨炼。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形成了独特教学体系,并且多次接受挑战,无论结果如何都保持谦虚,这体现了他所追求的心态和水平。

意念活动是意拳的一大特色,它强调精神控制身体,以达到正确有效打击。在站桩等基本功训练中,要培养“松紧协调”,使气血流畅,加强内脏功能。此外,“试力”、“发力”、“走步”、“推手”和“散手”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为发挥力量提供条件,以及检验整体综合能力提供平台。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