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八大门派掌门人的宝剑在物品展览中闪耀着古老的智慧和无尽的力量万籁声自然门武术高手手持此剑回响在静

万籁声,武林中人称爱国武术家、武术教育家,他曾是省政协委员。出生于湖北省武昌县葛仙镇(今鄂州市葛店镇牌楼街),原名万常青。在13岁时随叔父到北京读书,并在17岁考入国立大学森林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他自幼学习武术,在校期间拜赵鑫洲为师。

后来,万籁声听闻杜心五的传说,这位前湖南著名的武术家因“神经不正常”流落北京。抱着好奇之心,他前往拜访杜心五,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此人虽衣衫褴褛,但两眼炯炯有神,便决定拜他为师。杜心五收了他,因为练的是自然门内功,这门功夫历来只单传不传其二。

之后,万籁声又先后拜刘百川、王芗斋、王荣标等名师,他们都给予了他宝贵的指导。他除了擅长少林门和自然门内功外,还涉猎其他各大门户如行意、八卦、太极、猴拳等。此外,他对枪器械和暗器也无所不学。

1927年初,在《北京晨报》发表自己的几篇论文引起了广泛关注。1928年,他撰写了《武术汇宗》,并改名为万籁声。这本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首部完整的武术专著之一。

1928年10月11日,在南京举行的 武术国考上,万籁声代表北京队参加比赛,并以一身高超技艺成就显赫。一路走来的短剑,如同他的精神象征,与他同行数十载。

之后,万籁声成为两广总指挥兼广东省主席李济琛先生看中的人才,被选聘至广州担任两广国术馆馆长,一时间在两广乃至全国都受到了瞩目。在那里,他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自然门与少林内力的融合,将二人之间的情谊比作生命中最珍贵的事物——这把短剑,即使离别,也能让他想起那份深厚的情感。

抗日战争期间,万 籁 声 先 后 任重庆中央训练团武術總教官、湖南國術訓練所所長等职,为培养新时代的民族英雄贡献力量。他还出版了多部关于武学和医药方面的小册子,其中包括《原式太極拳圖解》、《國術教本》、《藥功秘》等,是当时重要的人文科学文献之一。

晚年,他转而从事医学工作,在福州安定下来,同时继续习练古代拳法,并教授学生们如何将这些古老技艺应用于现代生活中。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以其卓越的人格魅力和非凡才华影响了一整代人的思想和行为。而他的名字,就像那柄始终伴随着他的短剑一样,对许多人来说便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