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将太极拳的某些原理,如用意不用力,虚实转换等,融入日常生活中的行走、站立、坐卧中,那么既能增加生活的乐趣,又能为太极拳的练习提供更多时间和空间,从而无形中提高训练效果。以下是我根据实践体悟,对这种生活方式中训练的一些体会。
一、在行走时运用太极原理。在尾闾上保持平衡,就像操纵小船在江河上航行一样,需要准确掌握方向和速度。同时,要注意眼神前方,同时双手前后移动,如同拢着小气球,手向前时似乎接取混元大气向前,而向后时则拢捏混元大气向后。这还包括一种八字步法,将重心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转移,这要求对尾闾有更高的灵活性。总之,在移动过程中,我们要以“の”形运转尾闾,让旋腕转臂自然随之而来。
二、站在“三顶”状态。古语说“站如松”,即端正、中直、平稳。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站姿来体现太极拳的韵味,比如两腿分开双脚重量平均站立,或是偏沉站立、三体式站立。在每种形式下,我们都要注意头部顶天颈部撑拉膝盖轻松舌尖轻触上颚,以及两脚涌泉穴虚拟地钻出一根针至地底。此外,还要注意身中的垂线移动,使得左右身体重量均衡,同时让前紧沉变为前松浮再次变回前松浮与后紧沉。
三、坐在会阴处。“坐如钟”是一种端庄正直内守的坐姿,这需要精神内守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作为基础。在一般人习惯性的软沙发加软坐垫下,他们往往掩埋了会阴,不利于经络通畅。而正确做到的办法是在木凳就座关注会阴留空,并使臀部稍微抬起,以利于会阴外露。此外,还可以使用适当高度的小垫子,使得身体整齐且不会压迫到关键穴位。
四、卧在“四空”。这指的是让手心脚心心中及颈椎都保持空旷,如同睡眠时,让颈椎完全暴露出来。但实际操作通常采用仰面睡姿,用一寸高左右枕头支撑颈椎,然后数息,让呼吸深入骨髓排出病气,再进入深层休息状态。如果侧卧,也可借此技巧进行尝试。
如此行走站立坐卧,可以预防并辅助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如失眠、高血压等;同时,它也能帮助我们长久不疲劳,不受久坐久站影响;最后,它还能够加深对太极拳原理理解,为我们的身心修炼带来更多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