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将太极练习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无意而非用力,虚实转换)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站立、坐着、躺卧和行走中,那么既能增加生活的乐趣,又能扩大太极练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无形中提高了训练效果。以下是笔者根据实践体悟,谈论在这些日常活动中的太极练习。
一、行在尾闾。在太极盘架训练中,“尾闾如小木船行江河的舵”这一原则尤为重要。如果将这种意识运用到步行时,就需要注意尾部平衡。当走路时,无论是平缓地走还是上坡下坡,都要保持尾部稳定,这样才能确保身体轻松自然地前进。此外,还需要注意眼神前方,双手随之移动,手心似乎握住一个气球,当手向前或后移动时,这个气球似乎被提取或收缩。这还包括一种八字步法,因为重心在左右交替变化,所以对尾闾要求稍微复杂一些。总结来说,尾闾应该呈现“の”形状旋转,其范围较小,只有这样的意识与旋转臂膀相伴即可。通过这样的虚实互化,最终达到沉劲自然产生的效果。长此以往,将会发现很多有趣之处。
二、站在“三顶”。古语“站如松”,指的是端正、中直、平稳。在站立时,也可以体现出太极韵味。这涉及到“三顶加二钻”的技巧。“三顶”指的是头顶百会朝天,上颈部关节必须撑起,使头脑更加灵活;膝盖前置,如同顶,但又不完全是,以利于腿部放松;舌尖轻触上颚,有助于润泽金津玉液。而所谓“二钻”,就是两脚涌泉穴仿佛从身体内侧穿透一根针刺向地面。在均衡重量站立时,则前后各自保持独立,同时相互配合。一旦偏沉或采用斜向出一脚的姿势,便需注意身中的垂线移动,让左重移至左踝内侧,右重移至右踝内侧。
三、坐在会阴。“坐如钟”,这是一种端庄正直且内守之美。在坐姿方面,“精神内守,以恬淡虚无为真气从之”为基础,因此座椅也应如此安排一般人习惯性软沙发加软坐垫往往掩埋了会阴,对经络通畅不利,而佛门传统所示的人体脉道,即百会至会阴,是非常关键的地方,如果遮蔽就会阻滞造成多种问题。解决办法是在木凳上就座,并注重留空让臀部高出一点点,可以促进正确坐姿,同时使得会阴得到释放。此外,可以使用一定高度的垫子来支持臀部,使其不会压迫这个区域,在此基础上,让身体端正,将意念引导到百会和涌泉之间,以及命门和劳宫,再或者想象这些穴位形成圆环形隐性线路,与宇宙精华接通。
四、卧在“四空”。所谓“四空”,即手心、脚心、中间以及颈椎都应为空闲状态睡眠时,要让颈椎得到释放。睡姿呈现一个横竖分明的大字形,即仰面躺着两臂平齐伸展开,如横杠,一条腿伸直张开,如撇号。一边放松全身,不使用枕头,但若必要,可使用低矮枕头让颈椎与空气接触。大多数人的弊病就在于遮盖并压制了颈椎,此可能带来健康问题。但当良好安置颈椎之后,用手掌摊开,用脚掌平坦舒展吸呼息,每次吸入好像吸取天地清新的气息深入骨髓,而呼出的却排除体内深层浊气疾病。只要持有一定的意念便可进入恍惚状态,或许不知不觉间便进入梦乡。如果醒来,可继续数五百次。此外,还可以尝试侧卧等其他方式进行练习。
这样做到的行站坐卧养生效益何止?我个人感受到几点好处:①预防并辅助治疗慢性疾病,如失眠、高血压等症状;②能够减少疲劳感,无论是在久候待命还是长时间静止都不易感到疼痛;③更好理解并利用太极拳原理,以充分发挥它身心修炼双管齐下的优势。
2025-03-23
2025-03-23
2025-03-23
2025-03-23
2025-03-23
2025-03-23
2025-03-23
2025-03-23
2025-03-23
202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