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散打武术揭秘松字中的玄机

在《中华武术》2009年第4期的专题讨论中,名家们深入探讨了太极拳中的“松”字问题。他们一致认为,“松”是太极拳练习的重要条件之一。吴图南先生在他的“松功论”中详细阐释了这个概念,他指出,“松”不仅仅是体面的放松,更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动态的活力。他强调,太极拳中的“松”,除了不用力之外,还必须伴随着用意,即在每一个招式中要有明确的意念引导,使得静态中的放松转化为动态上的活力。

在《中华武术》2009年第10期的一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一种特殊的放松方法,这就是所谓的“骨肉分离法”。这种方法要求练习者在保持正确姿势的情况下,让上身和下身之间产生一种流水般自然而然地向下的感觉,同时骨骼则感受到向上升腾的情形。这就好像骨骼与肌肉分离一样,长期实践后,可以达到一种自然而然、轻盈舒适的心理状态,这正是气功中的常见放松功效果。

杨澄甫先生在他的《太极拳术十要》中提到过“ 松腰”的重要性,因为腰部是整个身体运作的大本营,它关系到全局,而特别强调的是将腰部放得开,使得气能够顺畅地潜行于丹田之中,每一次呼吸都能使内气循环,从而达到生命力的充沛。

冯志强老师也曾谈及过,每一个基本招式都包含着沉肩垂肘这类让身体逐渐柔软并且更加灵活的手法,这样做可以帮助内气更好地扩散至四周,并最终归于丹田,久此以往便能够达成太极拳所追求的一种完美放松状态。

最后,在《十三势歌》的某个部分,有两句诗分别提到了留心于腰部以及腹内清净透亮的情景。这里面蕴含着对腰部(即核心力量)的重视,以及通过内部清净来促进气息通畅流转。这两者相辅相成,就像冯志强老师所说:“只有一 松,气才能通。”总结来说,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太极拳中的这一点,就需要从浅入深,从局部到全体,不断修炼,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无用却又恰到好处,一切皆可融会贯通。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