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武术》2009年第4期的专题讨论中,名家们深入探讨了太极拳中的“松”字之谜。他们一致认为,“松”是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一点也被吴图南先生在其著作《松功论》中明确指出:“凡练太极拳者,知松、沉为太极拳之重要条件。”吴先生对“松”的解释颇为精辟,他将其定义为“蓬松”,既宽而不紧,又轻松畅快,不坚凝,同时含有小孔以容纳其他特质。
然而,即便是如此细腻的阐释,也可能让人觉得有些浅显,似乎仅仅是在望文生义。实际上,太极拳中的“放松”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放松相去甚远。它不仅仅是没有用力,更需要一种用意,即在每一个招式中贯通着注意,使静态的 松转变成动态的 松,与日常生活中的 松具有本质区别。
就像《中华武术》的名家讲堂上,吴文翰老师介绍的一种骨肉分离法,这是一种特殊的放松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当你站立时,你会想象前胸后背的肌肉从上到下流向脚下的涌泉穴,而骨骼则向上升,这样,就会产生一种骨肉分离般的感觉。这正如气功中的放松功一样,可以长期练习,从而达到一种深层次的心身融合。
杨澄甫在他的《太极拳术十要》中提到了一条很关键的话:“必须使腰部保持 松”。这是因为腰部作为身体中心,对整个身体活动至关重要。而冯志强老师则提出,每个招式都应该包含一次肩垂肘和手臂内收,这样的动作能够帮助内气四处扩散,最终达到丹田,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太极拳 放松状态。
两位大师都强调了行气与放 松 的密不可分关系,只有当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同时进入到这种状态时,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 太极拳 的奥秘。此外,《十三势歌》中的那两句诗也是对此道理的一个美妙诠释:“刻刻留心在腰问,腹内 松净 气腾然。”这里,“留心”意味着要有意识地使用意念来引导你的动作,而 “腹内 松净 气腾然”则表达了通过行气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活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 太極 拳 中,“放鬆”的含义非常丰富,它包括但不限于:首先是从局部开始,如由浅入深,由局部向全身扩展;然后是结合用意,让每一个动作都充满意识;接着又涉及到了行氣,以心运氣,以氣運身。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情感链条,一旦理解并实践,便能揭开“鬆”的神秘面纱,并逐步走进这门古老艺术的大门。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