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功秘籍排名揭秘松字背后的玄机

《中华武术》2009年第4期对“太极拳的放松问题”,请名家作了专题讨论。各抒高见,获益匪浅。最近在《中华武术》2009年第10上看到有人介绍吴图南的”松功论“中说:”凡练太极拳者,知松、沉为太极拳之重要条件。”“松者,蓬松也。宽而不紧也。轻松也。放开也,轻松畅快也;不坚凝也。含有小孔以容其他特质之特性也。凡此种种,皆明示松之意义也。”吴老对“松”之一字之讲解,可谓穷极言词,用心良苦。

请恕笔者不敬。不管怎么解说,说来说去似乎宥于 “望文生义”之嫌,说到底还是一个“松”字的字面本意。但是,这个字面上的意思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谓“放 松”,其实质应该有所不同,因为它是带有“术语”的色彩的。在太极拳中,如果仅限于日常生活中的理解,即仅是不用力,那么其结果就会变成懈怠、疲软,以至精神焕散。这是不对的。

所以,我们要将这个概念深化一步,将"①不用力"加上"②用意"即在一招一式中贯注注意,使静态的 松变成动态的 松,与日常生活中的 " 松 " 具有本质区别。这就是气功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行气方式,让我们从内而外地感受到这种力量和变化。

我们把 "①不用力" 和 "②用意" 加在一起,它就不是简单地 不用力,而是 有意识地 使用 意思 来进行运动,这正是太极拳练习 的基本方法。当我们的腰部能够达到这样的状态时,我们就能真正体会到内气潜转,从而达到养生健身效果。而这也是为什么冯志强老师曾经说过:“只有一 松,就能通气。”

最后,在《十三势歌》中,有两句是:“刻刻留心在腰问,腹内无量气腾然。”这里提到的 “留心”,既包括了身体上的动作,也包含了精神上的集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全身性的运转和整体性的提升。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太极拳里的 “放 松”,并非简单地没有使用力量,而是一种通过柔软和温暖来调节身体内部环境,同时通过呼吸控制来引导内部精华运行,最终达到一种境界,是一种动态平衡,是一种生命活力的展示。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在追求那份难以言说的感觉,一次又一次地实践着这些古老而神秘的情操与技巧。

这是一条修炼道路,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慢慢探索,并且不断提高自己对于这一艺术形式深层次理解和掌握能力,最终达到了心灵与肉体相结合的大同境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让每一个动作都充满意念,不断自我完善,就是走向真谛的地方。此处仙人指路,只需持之以恒,不必急于求成。一旦悟透,便可享受岁月悠长的人生旅途,无忧无虑,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自如。此乃修为最高境界,也是我等永远追求的心愿!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