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中的拳法秘籍松开才能掌握玄机

《中华武术》2009年第4期对“太极拳的放松之谜”,请名家探讨。各抒己见,益非浅。最近,在《中华武术》2009年第10期中,看到了关于吴图南的“松功论”。他说:“凡练太极拳者,知松、沉为太极拳之重要条件。”“松”字含蓄而深远,它代表的是一种宽广与轻盈,同时也蕴含着一种放开与自然流畅的特质。这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放松,更是心灵上的释放。

在吴老人的解释中,“松”字被赋予了无限可能,他用心良苦地揭示了这个简单却复杂的一字。然而,无论如何解释,这个字面意义似乎有些狭隘,难以完全捕捉到它在太极拳中的真正含义。

太极拳中的放松,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理解相比,不同于简单的“不用力”。在太极拳中,如果只停留在不用力这一层次,那么会导致肌肉疲软,没有任何力量和活力。因此,我们必须将“不用力”结合起来,与“②用意”相结合,使得静态的 松动态化,让每一个招式都充满生命力和动感。

就像吴文翰老师所介绍的那一法——骨肉分离法。在立正姿势时,将上半身紧绷向下,而下半身则如同水一样流淌至脚底,从而达到一种骨骼向上升腾,肌肉向下沉降的感觉,这便是气功中的典型技巧之一。

当我们把这两个要素加以结合,便形成了一种既不会使用外力的同时又能运转内气的心理状态,也就是所谓的“意不使而物自成”的境界。这正是太极拳实践中最根本的一条原则——利用意念来引导身体,而不是通过力量去控制身体。

杨澄甫先生在其著作《太極拳術十要》中提出了一个关键点——"松腰"。为什么需要特别强调腰部呢?因为腰部作为身体中心,对整体平衡至关重要。而且,“松腰”直接相关于气沉丹田,一呼一吸、一升一降,就构成了内气潜转,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此外,还有冯志强老师的话:“每一个招式都有一次沉肩垂肘的过程,使内气达四梢归于丹田。”

从这些名家的讲述可以看出,行气与放松是两股不可分割的情感,一起跳跃,一起舞蹈。一旦拆开它们,就无法再重新组合。这也是冯志强老师曾经说的那样:“只有一个‘松’,才能通晓全局。”

最后,《十三势歌》里有这样两句诗:“刻刻留心在腰问,腹内净洁透然。”这里,“留心”的意思是在保持警觉状态,同时也表明了不断地修炼和注意自己的动作;第二句则说明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腹腔区域清晰透明,这对于行气非常有帮助。“净洁透然”,并不是指静止安静,而是指经过修炼后的状态更加纯净、光彩照人,而且能够自由运行、展现其本来的美好形态。

总结来说,要理解及掌握 太極內功 中 的 “放鬆”,必须遵循以下步骤:从浅入深,从局部到全体—①不要使用力量+②正确运用意念—意念随行动—以此为基础,再往前推进,以意识指导运动,并让运动成为意识的一部分,最终达到以意识驾驭整个身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够真正领悟到 “只有一個鬆氣才能通”。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人生链,每一次练习都是自己了解自身以及提升自身能力的一个机会。如果你能够跟随这条链条一步一步走下去,你就会逐渐发现自己的内功正在悄然提升,你即将迈入新的境界。你是否愿意继续探索这段旅程?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