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顺昌县第三届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演练大会之感悟-武功秘籍大全社会舞台上的拳法展现郭素萍

我在学习杨式简化太极拳、剑、扇这四项武艺已有四年时间,共计二十套套路。自从去年国庆节开始习练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至今已经有一年多了。这一年中,我有时会因为急于求成而使身体和四肢变得僵硬,不够柔软;有时又只顾外形的圆活,没有把握内在的实质,因此转腰不够,意守丹田也难以持久。目前我的步伐相对稳定,但双重现象仍然时常发生。我一度感到有些迷茫,甚至想要放弃。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张则理师傅,他获得过2013年的体彩杯福建首届传统武术争霸赛金牌,并且耐心地教导我拳法,使我增强了练习的信心。

按照张师傅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我逐渐意识到练拳要同时注意意气神形,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的初学水平下,我认为不能随着呼吸思考,也不能仅仅关注气息,而应该更多地考虑动作之间的连贯性,每一个动作都要想好做下一个动作,以此培养用意念支配身体动作,同时保持外形规范顺畅。这是一个由外向内发展的过程。

目前我还需要努力完善第一阶段(根据林啸寅老师在顺昌县第三届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理论培训中的讲座)。太极拳入门最重要的是放松,这是一门大学问,一旦掌握,它将直接影响功力增长和内劲取得。放松不仅包括肌肉皮肤关节,还必须使五脏六腑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也能达到松弛状态。

通过不断学习,我了解到在打磨技艺中,要学会如何正确地进行松懈:在无限状态下,当丹田气机充足并向下沉后,要先让膝关节逐渐松开,然后再扩展到手部,即上下左右横纵方向同时松开,最终达到胸肩及腰膝全面放松。我必须使用意念来引导两背呈十字状,并保持整体性的松懈,同时形成上虚下的实感,以及形成对拔顶劲,不断调整与修正,确保整个身躯协调一致。

这样通过持续锻炼,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轻微运动内部器官,从而带动外部力量变化,潜移默化提升内气并促进其转换。当每一次转换处达到最佳状态时,便可实现内外一致。而这样的训练方式,让我不知不觉间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内功。

为了继续前进,每当遇到困难或偏差,都会立即寻求老师指导,在他的指点下不断前行。这种精神对于现代社会来说真是令人敬佩,是传统美德的大师风度,也是师表楷模。在追求混元太极拳之路上,我得到了许多益处,如改善肠胃功能,更懂得工作之余如何安静下来放松自己认识做人事物需量度。此刻,由于心性所引发的人格状况也有望得到改善,对于感兴趣者提早进入内修,可以尝试“松—静—宁—定—慧”的生活方式。

尽管太极易学但精深,其时间积累为基础,循序渐修才能达成顿悟。就像浩瀚的大海一样,无尽源泉供我终身探索。我越深入研究,就越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待补充,现在还只是刚入门阶段未曾真正理解其中奥秘。今后将更加虚怀若谷、认真细致,不断努力提升自身武艺,以此为终身学习目标,“活到老 学到老”。对于尚存不足之处,请同道高人指教,为明天更好的自己奋斗吧!

最后总结一下:太极拳既以养生为目的,又以技击作为它所追求的手段,要结合养生与打磨技术,这才是真正掌握 太极的心法。一招一式都不容忽视,只要保持天真纯洁的心态,就能领悟这门艺术的精髓。不断学习,不停探索,就是我的永恒追求。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