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提出:“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萌。”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王宗岳提出的进阶习练思想以及太极拳功夫层次的划分,仍然是太极拳理论界热议和探讨的重要问题。那么,太极拳中的功夫体系划分又有哪些观点?怎样的体系划分比较合理或科学?在实践中,这种划分是否管用?这便是我们探讨的基本问题。
一、太极拳功夫层级思想的雏形
据历史资料显示,王宗岳生活于清朝乾隆时期。在承传下来的《太极拳论》中,他明确提出“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劵而阶及神明”,大体指出了太极拳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的进阶习练过程。这一过程,我们可以将关键词提炼出来,就构成了王宗岳进阶习练的基本模式:着熟——懂劲——神明。不言而喻,“着熟”是初学者阶段,“懂劍”是通往“神明”的不可逾越阶段。显然,在那个时代,武术搏击仍有较大实用价值,因此他的进阶习练理论也很有实践价值。
二、太极拳功夫理论的基本定型
1986年4月,在武汉举行的一场国际太極剑表演觀摩會上,有各流派代表人物进行了展示,其中吴图南最为引人注目,不仅进行了表演,还作了简短交流发言。他提出了四大功夫理论,即“着功”,即往我来,一势一用;“松功”,即使得不懈;“气功”,即运气和使气;以及“劑力”。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吴图南所说的四大功夫,是对王宗岳进階習練思想的一种继承与发展,将其阐述得更为详细和系统,为推动 太極運動领域内の技術發展做出了贡献。
三、修改完善
基于十几年的实践经验,我根据吴图南老师提供的事业要领,对原有的四大技艺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一方面,将"技"字替换为"技",以强调其技术性质;另一方面,将"松"改为"柔",以强调其柔韧性的重要性。这种调整,使得这些概念更加具体化,更易于理解并实施。此外,这种调整还符合现代健身运动追求全面锻炼身体健康需求,以及推手训练中需要听力引导和舍己从人的能力或技能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这四个技艺定位为:技巧(或者称之为技工)、柔韧(或者称之为柔工)、气息控制(或者称之为气工)以及力量输出(或者称之为力工)。按照这个程序逐步提升,可以逐步接近那高超境界。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理论指导无疑对于提高个人打斗能力、健身效果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