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意拳——一种源自心意拳(形意拳)的内家武术,以其独特的修炼方式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流传至今。南宋时期,民族英雄岳飞创立的心意拳曾遭受朝廷迫害,但明末清初的一位道人姬隆风却成功将其秘笈保留下来,并通过艰苦研磨,将心意拳得以延续。
后来,姬隆风将技艺传给曹继武,而曹继武又授予戴隆邦。戴隆邦则把技术传递给了李洛能。在河北深县,一代名师郭云深接过李洛能手中的宝剑,他以“半步崩拳打天下”而闻名遐迩。郭云深门下的王芗斋,则是这条线索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王芗斋不仅聪明过人,而且勤奋好学,在郭云深大师去世后,他于1908年离开家乡寻求更高层次的武术知识。他曾到嵩山少林寺,与恒林大和尚切磋几十个月;还访问了南少林寺,与方恰庄先生交流心得,最终结识了鹤拳名家金绍峰。这段经历让王芗斋对多种武术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芗斋在衡阳遇到了谢铁夫先生,这位巨匠使他意识到了自己所学之不足,从而接受了谢老人的倾囊相授。此后,在20年代中期,王芗斋基于多年的收集与研究,不断地改进并总结出了一套新的“意拳”。这个新体系强调的是“意”的重要性,即通过专注和修炼来达到精神上的平衡与身体上的健康。
二、洛阳市 意拳简介
60年代,当杨绍庚带着这一系统精湛无比的技艺从北京抵达洛阳时,便开始在当地铺开他的教导之路。杨绍庚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徒弟,也是一个优秀的大师,他对于理念与实践都有极高的地位,是第三代最具代表性的传人之一。在他指导下,一批又一批的人们逐渐掌握了这门艺术,他们成为了这一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张三立:第三代最具代表性的传人
张三立生于1963年,是杨绍庚先生忠实的学生。在30余年的学习过程中,他从未间断对此艺术追求,对此如醉如痴。他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虚心学习,不断进取,使自己的功力日益提高。他参加过多场搏击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被聘为河南省二支队搏击教练,还担任过洛阳钢厂保卫处首任技击教练等职务。
2012年,由于张三立先生不断努力筹备,“洛阳市 意拳研究会”终于成立,这标志着蒙面神秘背后的意拳走向平民化,为广大的爱好者提供了一块学习交流的地方。而2014年6月13日,“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味着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手足也获得了官方认可,这对于促进公众对其了解和尊重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5-01-21
2025-01-20
2025-01-20
2025-01-29
2025-01-22
2025-01-27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