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在中国内家拳术中,意拳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技艺,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时期。当时民族英雄岳飞创立了心意拳,这门拳法以其独特的内功和精湛的技巧闻名遐迩。然而,由于朝廷中的奸逆对岳飞有所忌惮,他们下令如有练习心意拳者一律满门抄斩,以此来恐吓整个社会。
明末清初,浦东道人姬隆风在祭拜终南山王庙时,偶得了一份关于王家的武学秘籍——“王拳谱”。姬隆风深入研究这份秘籍,并经过数年的刻苦修炼,最终将心意拳带到了明朝。在后来的岁月里,这门技艺被曹继武、戴隆邦等人接班,并逐渐传播至河北深县。
郭云深是这一传统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以“半步崩拳打天下”而闻名。这位大师不仅技术高超,而且对武学有着极高的理解和见解。他的弟子之一,是著名的心意大师王芗斋。
二、王芗斋及其对意拳的贡献
王芗斋自幼聪明伶俐,对武术抱有一颗热爱之心。他先是在郭云深老师那里学习,然后又去其他地方寻找更为丰富的知识。在他的努力下,他不仅掌握了多种不同的武术,还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使得自己的实力不断提升。
1915年,王芗斋受聘担任北平陆军部武技教练所教务工作。在此期间,他进一步探索并总结了我国传统拳学真谛。他曾经游历河南嵩山少林寺,与恒林大和尚切磋几十次,也曾在湖北、湖南甚至福建各地寻访 武术大师,与他们交流心得。此外,他还曾经在衡阳遇见谢铁夫先生,从他那里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经验。
1920年代中期,随着多年的收集和研究,王芗斋最终创立了一种全新的“意式”(即今之称为“无套路”的新型)形意太极系统。这种系统强调的是非固定招式,而是注重个人的内力发挥以及动作与呼吸之间的协调性。这一创新引起了国内外 武术界巨大的反响,被誉为是我国传统武术的一次重大突破。
三、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60年代初期,由杨绍庚先生从北京带领,将这项艺术带到了洛阳,并开始进行推广教育工作。张三立先生则是在杨绍庚老师指导下开始练习,一直坚持到现在已经超过30年时间。他不仅技术娴熟,而且对整体养生也有很好的理解,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健康生活方式。
2012年,在张三立先生的大力推动下,“洛阳市意式太极研究会”正式成立。这意味着,“蒙面神秘”的古老艺术终于走向百姓,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这项文化遗产带来的益处。而2014年6月13日,“洛阳市 意式太极”正式获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格,这标志着这一地区对于保留和发展本土文化的一致决心,同时也表彰了张三立先生以及所有参与者们对于这一事业的辛勤付出。
2025-01-06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5-01-04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5-01-05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