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教授的太极拳技能形成阶段教程教学步骤与原则是什么自学武术之路你准备好了吗

一、太极拳技能形成的阶段及教学步骤

关于太极拳技法的形成与阶段划分,前辈有不同的阶段论述划分说法,如王宗岳《太极拳论》:“由招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王宗岳太极拳《十三式行功心解》:“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根据运动生理学常识可以知道,肌肉是具有记忆效应的。同一种动作重复多次之后,肌肉就会形成条件反射。肌肉获得记忆的速度十分缓慢,但一旦获得,其遗忘的速度也十分缓慢。因此,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大脑皮层建立巩固与恢复活动——条件反射形成过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可分为泛化——分化——自动化阶段,在学会运动技能以后,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内支配各部分肌肉活动的神经元在机能上进行排列组合,兴奋与抑制在运动中枢内有顺序地、有规律地、严格时间并间隔地交替发生,这样就能够系统化,大脑皮质机能的一种统一性,就叫做运动动力定型。

建立起运动动力定型后,可以达到肌肉收缩和放松有顺序地、有规律地、有严格时间间隔地进行,并符合动作所要求的规格。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从简单动作方法逐渐向较复杂的动作过渡,同时遵循自然性与渐进性相结合的手段,不要违背自然规律。

二、太极拳教学原则

(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性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对教学方向和全过程保持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完全代替学生,而是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心态,以特定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达到调整内部机能增强体质目的。这就是提出了“主导”的实质,即通过充分调度学生的心态来完成目标。

(二)自觉性与渐进性的结合

首先,要尽量创造一个健康环境,在优美宜人的地方练习。此外,还需要尽量解除身心紧张。学习跟随的是“循序渐进”,所以我们要先简后繁,从易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切不可急于求成,不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不断长进水到渠成,是必需遵守的一个原则。

(三)直观性与演练领做结合

由于太極拳技术内容丰富且变化多端,因此特别注重直观教学法。在示范外,还借助录像图片等辅助工具。在演练时,让学生模仿看待更好理解和掌握。此外还使用了语言加强,使得学习更加容易记忆。

(四)内养修身,与练养相结合

武术讲究“形神兼备”,即表现在既追求外在美,又追求内在精神;既强调“外练”又强调“内练”。其本质是协调,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意识而生成独特理论。而中国古代贤哲所追求的是“内圣外王之道”,体现到了武术中,就是把武德和知识修养合为一体,与世安民相结合同。如果没有这些元素,那么就是不完整无力的训练计划。

(五)以套路为基础,加以基本功贯穿始终

作为最基础的一环,无论何时都不容忽视基本功训练,因为它对提高整个技术水平至关重要。在这个基础上构建更高级别技术才可能实现良好的效果。

(六)传授技术培养能力相结合

不仅要重视知识积累,也要培养智能发展能力。这两者之间存在辩证关系,它们共同促使个体不断成长并适应新的挑战。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