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在练习太极拳时过于注重姿势标准,双眼死死盯着双手。练拳过程中,全身僵硬刚强,没有分清虚实,也没有松沉。即使是少林拳也讲究轻灵、沉稳;广播操则要求节奏感、铿锵有力,炯炯有神,但人们打太极拳却显得无气无劲,没有韵味,更没有起伏跌宕、绵绵不断、虚实分明的特色。
这难怪人们对于太极拳的看法:“根本没有用,只是老头老太消遣消遣、玩玩而已,没有看头!”威振四海名扬全球的雄风霸气早已烟消云散。
其实,打太极拳就是修行,是全身心对内修养和外表修饰的一种方式。传统的太极拳,不仅仅是打打拳,而是一种心灵肉体意念精气神的锻炼,是每一次生命熬练中的重要一环。当年以音乐伴奏带进行训练,这只能用于体赛或广播操,并不能调节或带动运行节奏。
为何不可以使用音乐伴奏?首先,因为必须心平气和控制整个运行;其次,由于需要个体随心所欲地演变;再者,因为讲究阴阳虚实融洽转换,达到忘我的境界。而现代观点将之视作群体体育运动或比赛项目,将其演变为高难度技巧比赛规定套路,以至于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明确:
A. 太极拳是武功,其它皆非。
B. 比赛项目中的“太极”只是一种冠名,不应混淆。
C. 分清楚传统与规则套路,让各司其职。
D. 名家、高手与竞技冠军需严格区分。
如果无法正确地区分三者,那么推手进入奥运会缺乏理论依据。因此,从理论上明确规范后,再讨论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