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与太极文化的混淆现象,已是久闻其名。今日之世,武术界在论述太极拳与太极文化时,不免将这两者本质迥异的事物相互混淆。于是乎,有书生笔下生花,却让读者如同迷雾中行人,无从头绪。这一状态,或许源于商品经济和拜金主义对各领域的冲击,使得意识形态扭曲、变味、蜕变,以至真伪难辨。
“太极拳”与“太极文化”,实乃两码事。
首先,谈及“太極拳”。此乃中华民族先祖集大成华夏武术精髓之作,历经磨砺参悟后传承发扬。它体现了阴阳哲理,将其融入到整套拳法中,让其威震四方而名远天外。此非空穴来风,而是护家保院、除暴安良的手段。而当今社会,即使环境变化,这种搏杀手段仍旧不变,只是形式有所不同。如果不是如此,那便只是改头换面,不足为奇。
再次,“太極拳”的精髓在于周身一体、轻灵柔韧的虚实转换,使之在搏斗中始终处于平衡无败。而且,它即使在现代社会依然可用于除暴安良、抗击侵犯,否则,便失去传统正宗身份,只能视为改制后的健身操。
此外,“太極拳”旨在意不用力、内动外不动等概念上升华,用意念聚集气息贯通以健全五脏六腑,是为了健身延寿。
接下来,我们看待“太極文化”。这是阐释“大自然万物皆有阴阳”的哲学观点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但这种文化仅仅是一个抽象概念,与实际操作中的“打 太極”逻辑错误——如何可能打破一个抽象概念?
因此,“打 太極”是一种认识上的原则性错误。而这样的理解也不能代替真正的 “ 太極 ” 拳法。故而使用 “ 太極文化” 来覆盖或取代 “ 太逆拌 ” 的内涵和作用都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必须纠正这一误解:“拍球就是拍球”,而不是把它包装成一种什么都不干就能享受好处的事情。一句话说清楚:不要搞错了方向,把方向搞错了,就会走向绝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正确地看待和理解这些问题,从而避免因误解导致的问题发生。如果能够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将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那些原本被遮掩住的事物,而不会因为一些高深莫测的话语而感到困惑和迷茫,因为这些话语并没有带给我们任何新的东西,只是在重复那些已经被证明无效的话语罢了。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