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其历史与创始人的故事颇具争议,但广泛接受的说法是由明末清初的山西蒲州(今永济市)人姬际可所创。姬际可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武学家,更是一个深邃思想家的化身,他将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的统一体现为“心意拳”,这是一种内外合一的武术艺术形式。
随着时间的流转,这门技艺经过河北深州李洛能先生的精心修订和创新,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形意拳。李洛能不仅是这门艺术的一代宗师,也被后人尊称为形意拳之祖。他在道光年间,将三体式桩功、五行拳和十二形拳融会贯通,使得形意拳更加完善。
三体式桩功,是形意拳独有的内外兼修训练方式,被誉为“万法源于三体式”。而五行拳则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思想为基调,通过劈钻崩炮横等多种动作来实现这一理念。而十二形拳,则以模仿自然界中十二种动物运动特征而成,以实战性强著称。
2011年5月23日,国家文化遗产委员会正式批准将形意拳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对这一古老技艺的一个认可,也标志着其价值和重要性的提升。2019年11月12日,再次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地位,这份荣誉也是对传承者们长期努力的一个肯定。在这个过程中,深州形意拳协会扮演了不可或缺的一角,为保留并推广这项珍贵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2024-12-24
2024-12-24
2024-12-24
2024-12-24
2025-01-28
2024-12-24
2025-01-28
2024-12-24
2024-12-24
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