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咏春武学中,膀手是一种防守性的技巧,它的运用对于掌握者来说至关重要。膀手的核心在于利用臂膀的力量来应对对方强有力的攻击。在咏春小念头中,膀手被视为一种临时性的防御措施,当你无法及时反击时,就会采取这种方式。在咏春中的口诲中有一句“膀手不留拳”,这意味着膀手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出一个进攻的机会,因此它只能作为被动的手段,而不是主动的一部分。
在小念头练习中,膀手主要用于消解直线性攻击,并且通常与其他掌法结合使用。根据不同的位置和需求,膀手可以分为三种:高位、低位、中位。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地战应用。
以下是如何进行这些练习:
一、初步准备
全身放松自然平行站立(图1),双臂收紧并置于胸前,与大腿相平行下蹲(图2)。然后两脚同时以脚跟为轴向外分开形成等边三角形(二字钳羊马)的姿势(图3)。接着右臂滚动肘部使之外翻成三角形状,同时保持肩、肘、腕形成斜面的水平,这便是高位蔽体(图5)。
二、中位蔽体
在正马基础上,以脚跟为轴转动形成右中位蔽体,将肩高于肘、高于腕低于肘(图7)。
三、低位蔽体
同样基于侧马基础,但腰部略微倾斜,使后脚跟垫起并降低重心形成低位蔽体(图8)。
四、小错误要避免
不能让大小臂之间没有保持45°的角度,造成直角,从而无法顺应阻挡对方强大的力道。
不应该故意用小臂或拳去格挡,这会犯下找拳错误,同时也将自己的中心暴露给对手。
耸肩导致局部肌肉紧张,不利于震荡力发挥。
五、辅助训练方法
可面对木桩进行实践,以半步距离训练正确角度,也可拴皮条提高速度,每组3分钟,每分钟120~150次。
六、实战运用技巧
由于这是一个被动性防御策略,所以它通常与其他拳法结合使用,而非单独使用。不少门人认为它仅供架挡,但实际上这样做既违背了招式原则,又缺乏实际意义,因为即便对方力量巨大,你只需消极地挡住即可,没有威胁,并留出了第二次攻击机会。
例如,在遭遇对方高空直线打击时,我可能采用弹桥打法但已无暇回击,此刻我利用最接近我的位置——我的臂弯,将其变成弯曲状态,用左拳迅速果断地还击。此过程中的关键点包括:快速灵敏,以及同时消除敌方攻击并迅速发起反击。这是一种典型的事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恰当时间和精准执行来有效实施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