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人拳,亦称逢门拳,其起源之谜与瑶人而始。据说,这门拳法诞生于一片山林之中,环境险峻、烟雾缭绕的古老村落。居民生活在低矮的房屋内,无需厨房,取暖做饭皆在火塘旁进行。火光明亮,却伴随着浓重的烟雾,使得居住者只能蹲坐,以免被熏目失明。此策初为防御土匪入室抢劫,强盗视物难以分辨,而隐蔽者则可轻易识破并制敌。
时间长了,这种特殊环境下的生活技能逐渐融入了战斗技巧中。因此,原始的瑶人拳特点之一便是“蹲下身子”,缩小身体范围,以适应丛林中的移动和躲避。在猎捕野兽时,他们学会了撂倒、擒拿及捆绑,并且针对凶猛动物采取痛击要害的手段。而这些技术不仅应用于狩猎,还被用于部落间的人际冲突,最终成为秘密传承的一部分。
瑶人们并不刻意练功,只是通过日常劳作如舂米锄地来锻炼体力和灵活性。这就使得他们自然具备了力量与敏捷,如同猿猴一般灵巧,如虎豹般勇猛,即使为了传承这门技艺,也只需简单单操即可,不需繁复套路。
据族谱记载,徐氏祖先原本江西士族,但因公事调往贵州黎平参与平乱后,便定居于此,并将家传武功融入改良后的瑶人拳中,将其命名为逢门拳。这一版本比起原有的瑶人拳,更注重动作变化多端,如吞吐沉浮、闪展腾挪等,同时也保留了贴身夺位和封门拔根等核心技术。
逢门拳以“圈手”作为基本招式,再辅以“乱环诀”可以无限变换步法,则是以“圈步”为基础。此外,它没有繁复套路,只有单纯实用的功架;器械方面,则仅保留棍法,每个棍式都简洁直接,没有多余装饰。
总结来说,逢门拳远非现代所理解的武术,而是一种深厚文化遗产——一种古老技击理念,它致力于杀敌而非表演,因此它存在而不求炫耀,是一种隐忍但又高效的战斗艺术形式。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