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探讨螳螂拳史源考述与莱阳裔人对话揭秘如何练习轻功飞跃至空中

对莱阳裔人在《精武》2007年11期发表的《螳螂拳史源考述》进行深入探讨,发现多处需要商榷的地方。

一、关于王郎与于七创立螳螂拳的争议

在青岛、烟台等地,关于王郎即于七并创立螳螂拳于崂山的说法一直存在争论。文中提及的自猿人洞至出洞等拳法,在李秉宵传赵珠、梁学香一脉中的梅花螳螂拳谱,如道光年间的《拳棍枪谱》、《可使有勇》,以及后来的崔寿山老师的《螳螂拳谱》中均无记载。此外,《可使有勇》中虽提到“王螂老师分身八肘乱接秘手”,却未涉及所谓白猿拳法。实际流传中,李秉宵一脉少有人练习,而所见主要是白猿偷桃一套,这可能是在清末民初由其他流派融合进梅花螳螂。而白猿系列则为升宵道人传李之箭传王云生、范旭东的一脉七星螳螂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于七在崂山创造了白猿入洞和出洞技巧,而李秉宵上崂山学习这一点难以成立。此外,“滚龙肘”得名于“滚龙洞”也显得有些牵强。

二、关于《罗汉行功全谱》的作者升霄道人的身份

莱阳裔人文章指出原书作者既非僧亦非道士,并举例戏谑僧人和不敬道教。但升霄道人是否真正不是道士?在《罗汉行功全谱》的序言中,有“云花观升霄道人”的记载。既然“观”是修行之地,那么住此而称为“道人”,又如何解释呢?另外,《罗汉行功全谱》中的罗汉行从理分析看,其实是一种吐纳导引术,与八段锦中的理三焦相似。这足以证明其作者升霄 道人应是一个修炼家——即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土司。

莱阳裔人的推断,即认为李秉宦就是升霄 道人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根据莱阳县志记载:“习蝌蚪翻身术者小赤山寓公乾隆时随父南下,以医治狱囚某甲大盗。”这说明李秉宦用他的蝌蚪翻身术救治了一名被关押的大盗,从而获得了对方恩赐艺艺。这与莱阳裔人的文章内容相矛盾。而且按照莱阳县志记录,清圣祖康熙四十一年已逝去,当时还没有发生故事的事故。因此,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再次查阅海阳城志记载:“嘉庆初年兵部督捕右侍郎赞元侄子 李秉尧学艺成名归乡”。这与之前提到的时间完全不同,这显示出了很大的错误。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推测他应该是在清朝嘉庆初年才开始学习武艺,他当然不会是乾隆二十年的作者。如果我们将这些信息结合起来,对于理解历史真相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当代武术艺术文化背景,以及它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变化。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