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莱阳裔人撰写的《螳螂拳史源考述》文本进行深入探讨与商榷,揭示古武入门修炼法之谜。首先,对于王郎即于七并创螳螂拳于崂山这一历史事实提出质疑。在烟台、青岛等地的螳螂拳界中,关于这一点存在争议,不在此多举。文中提到的自猿人洞至出洞的拳法,在李秉宵传赵珠、梁学香一脉中的梅花螳螂拳谱,如道光年间的《拳棍枪谱》、《可使有勇》以及后来的《螳螂拳谱》,均无记载。此外,《可使有勇》中提到“王螂老师作为分身八肘乱接秘手,但论虚实刚柔其妙无敌”,却未涉及所谓白猿拳法的记载。实际流传中,李秉宵一脉也较少练习此类技巧,现在能见到的主要是白猿偷桃一式,而白猿系列则是升宵道人传李之箭传王云生、范旭东一脉七星螳螂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于七在崂山创立了白猿入洞、出洞这些技术,而李秉宵上崂山学习这一说法显得难以成立。此外,“滚龙肘”技法得名于崂山玉皇殿东、“长春洞”后的“滚龙洞”,亦显得过于牵强。
其次,对於《罗汉行功全谱》的作者升霄道人的身份提出疑问。一方面,莱阳裔人指出原书作者既非僧人亦非道士,并列举了一些戏谑僧人的语句和对道教不敬的情节。但另一方面,《罗汉行功全谱》的序言中提到“……惟吾邑云花观升霄道人……”,而“观”通常是指道士修行的地方,因此如果不是道士,那么他又是什么呢?另外,《罗汉行功全谱》中的罗汉行从理法分析来看,其实是一种吐纳导引术,与八段锦中的某些动作异曲同工。这表明该书作者升霄 道人应该是一位 道士。
再者,对於莱阳裔人的观点,即李秉宵就是升霄 道人的说法提出反驳。在《莱阳县志》记载了乾隆时期的一件医治大盗事件,该故事说明了李秉宵通过他的膀胱真气治疗疾病。而且根据《海阳县志》的记载,嘉庆初年时期 李公文学士才开始学艺,这与乾隆二十七年的时间相差甚远。这意味着当时无法证明他们之间存在直接联系或共同经历,从而推翻了这两个人物之间关系密切的说法。
最后,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历史背景还是在具体技术上的描述,都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确保我们对这段历史能够有一套清晰合理的认识和理解。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4
2025-01-03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