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探讨螳螂拳史源考述与莱阳裔人商榷揭示形意拳最怕哪种拳的奥秘

对莱阳裔人在《精武》2007年11期发表的《螳螂拳史源考述》进行深入探讨,发现几处需要商榷的地方。以下为本文与莱阳裔人商榷。

一、关于王郎是否确实创立了白猿拳法

在螳螂拳的历史研究中,关于王郎是否是于七并创立了白猿拳法这一说法一直存在争议。文中提到的自猿人洞到出洞等拳法,在李秉宵所传赵珠和梁学香等人的梅花螳螂拳谱中均无记载。此外,《可使有勇》更明确指出“王螂老师作为分身八肘乱接秘手,但论虚实刚柔其妙无敌”,但没有提及白猿拳法。实际上,李秉宵所传的梅花螳螂中的白猿系列拳法,是由升宵道人传给箭,然后又由箭传给王云生和范旭东,他们共同形成了七星螳螂的一部分。而这与于七在崂山创立白猿入洞、出洞这些拳法的说法显然不符。

二、关于《罗汉行功全谱》的作者身份

莱阳裔人提出的原书作者既不是僧也不是道士,这一点可以接受。但是他们认为升霄道人并非道士,其观点却不太成立。在《罗汉行功全谱》的序言中,有明确记录“吾邑云花观升霄道人”之语,这足以证明他是一位住在云花观中的道士。此外,书中的罗汉行从理及其分析,更显示它是一种典型的吐纳导引术,与道家修炼密切相关,因此应该将其视作一位 道士。

三、李秉宵与升霄道人的关系

莱阳裔人的看法认为李秉宵就是升霄道人的真实姓名,这一点并不符合事实根据。根据《海阳县志》,嘉庆初年时期,即便是在清朝末年,也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时间上的错置。而且按照历史记载,李赞元之侪即为李秉霄,而后者才是在清嘉庆初年开始学艺,并成名。这与乾隆二十七年的登场完全无法吻合。此外,由于当时尚未普及现代姓氏制度,当地居民通常会使用其他称呼来代替名字,如尊敬他人的称谓或特定的职务名称,因此不能简单地将 surname 与某个具体人物直接相连。

四、对史料来源的问题

最后,对于一些史料来源进行重新审视也是必要的,比如崔寿山所著《蟠龙宝鉴》的序言里提到,“海邑有一贡生李公文学士……”。这里提到的贡生很可能就是我们说的这个叫做“文学”的李公,他也许是当时的一个重要人物,不仅参与过秋围,而且还隐居林泉,与当地文化艺术界有着深厚联系。他可能就曾经拥有过提升自己的机会,但最终未能成功,那么他的晚年生活究竟如何?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之一。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再次思考,我们可以更加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武术尤其是曲艺流派内涵,以及它们之间复杂多变的情感纽带和深远影响力。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