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术训练方法人物八法拳一

陈希夷,字图南,以其博览群书、深研经史之才,隐居华山云台观中创造了六合八法拳,这种拳术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延年益寿,使得他活到百岁。后来,他的衣钵传给了河南鹿邑县的李东风。李东风教授此技给关杰、刘钧声等人,同时宋元通也精通此拳,并传授给园融、刘崐、李梨、张学礼和张继善。此后潘致和亦有所习传,并由杨景群改良为“先天十二势”,并以此治疗疾病。

至清朝道光年间,直隶(河北)昌平黄花镇人陈光第从李东风和他的弟子达远以及李静然学习八法拳,又向李蝉道人学习心意神功,从而集各位师傅的长处,将这门技艺推到了极致。

同时,潘致和的学生杨景群将八法变化用于导气医病,也被称作“先天十二势”。杨景群的学生包括杜发魁和阎国兴。

在光绪年间,辽宁铁城岭的人吴翼翠拜阎国兴为师,然后又去拜访陈光弟专门练习心意八法。尽管两位老师教授的是同一套技术,但他们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这使得吴翼翠能够将两者的精华融合在一起,让这门技艺更加完美无瑕。

由于八法拳是一种内家武术,它追求的是内心与身体之间的一致性,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因此它一直流传于民间,而不是公开教导。这一直持续到吴翼翠先生开始公开教授这一技术,这样这门古老武术才被广泛传播开来。他所教诲的人物包括梁子鹏和陈亦人,他们分别在粤港地区继续传承这一艺术形式。在广州,有曾根、欧荣具及潘炎流接收梁子的教导,而周树生则是在广西接过这一任务。

解释

八法拳是一种内家武术,其特点是通过心意来指导动作,即以心意作为引领招式的手段。这意味着,无论动作多么复杂或变化莫测,都必须始终保持一种精神上的统一。因此,它也被称为“心意八法拳”。

什么是:

体合于心:人的身体要受大脑控制,一旦身体与大脑不一致,就无法控制。

心合予意:大脑产生思想,大脑与思想必须一致。

意合于气:通过集中注意力运用气血,使血液循环正常。

气合于神:只有精神振奋才能促使气血运行持久。

神合于动:精神充沛才能有效地操控身体运动。

动合于空:身体运动时要保持精神集中,如同虚无状态一样自然流畅。

何谓“八法”?

气——行气集神。这是八法拳的核心理念。行气应该疏通经络活络血液,以达到让身体随着气息起舞的地步。而且,要把精神聚焦到打击上,使整个过程显得自然而然,与呼吸相应,不断变化却又自如自如。

骨——骨劲内敛。大脑沉稳可以使力量收敛进入骨骼,从而形成坚韧有力的内部力量。但这种力量必须...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