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探索八极拳的修习程序与自然中的詠春拳教学观
在遥远的大凉山,五枚师太为了避免清廷的耳目,隐居于川滇边区。她的心中充满了对少林寺叛徒的仇恨,她日夜思索着如何创造一套新颖而有效的拳术来对抗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谅春拳”就这样被创立出来了。这套拳法注重的是随机应变和出手成招,而不是依赖预先设定的“死招数”。
虽然我们不必过分关注五枚师太创立咏春拳的初衷是否如传说般针对固有少林拳术,但咏春拳确实有一些与一般长桥大马不同的地方。直到叶问宗师时期,这门派仍然保持着较为秘密地相传。
无论这些传说真假,都作为这时代咏春拳爱好者,我觉得应该将这一流派优良技艺公开,以彰显前人的苦心孤诣。然而,咏春拳强调活学活用,这与现代大规模教授方式似乎存在冲突。
原因之一是过去教者只收几个学徒,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穷年累月地跟随师父学习,而师父也因为只有几个人学徒,所以总有一天能将未教之物传授下去,因此当时的师傅根本不需要编定系统化课程,因为有的是时间。此外,由于咏春本身是一套强调自由发挥的手段,如果教者预先排定课程(尤其是教授“藕手”中的动作),岂不是逐渐流向教授“死招数”的范畴?
然而,上述“随意发展”、“因人而教”的方法在大规模教学中并不适用。当面对众多学生时,即使以记忆力去记住每个人的进度也是一个问题,而且由于入门时间不同,也容易造成混淆。这样做会导致有的学生重复学习某个招式,有些则可能漏掉动作或错误理解。而没有一套限定课程,“随意而教”的教师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反复教授擅长招式,却忽视其他,从而制造机会让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得到了“秘传绝招”,但实际上却使得绝大多数学生无法完全掌握这门艺术,使咏春技艺陷入危机。
对于现代化的大规模教学,编定系统化教授程序已经成为必须的问题。但如果再次编制顺序,将不会再次堵塞进步之路吗?经过十余年的观察研究,我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将所有招式按一定顺序编排,便于教学,并在某阶段,让教师指导学员将所学动作拆散并故意改变原来的顺序进行练习,以此来消除任何可能产生死板公式的问题。这就是我提出的修习程序,与自然中的詠春拳教学观相结合,可以有效避免回归过去模式,同时保证技术正确性和实战价值,为现代武术文化提供新的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