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思维"训练的精髓:打破传统,重塑实战
在2001年《搏击》第11期,我提出了一个名为“逆思维”的概念。它与常规武术和现代搏击训练方式形成鲜明对比。“逆”字意味着背离习惯性思维模式,例如,一般拳法或格斗术会先花三到五年时间打基础,然后再进行对抗。而“逆思维”则不然,它从不教徒手技巧,而是直接以真刀真枪的形式开始实战。这一过程中,技术、技巧和功夫被融入实战中,并通过不断的打斗来修正。这种方法避免了武林中普遍存在的“会练不会打”的问题。
我推崇这种方法,是因为它能有效解决由单一教学方式带来的问题。在采用“逆思维”指导训练时,每个人的技术、技法甚至是练习内容都会有所不同,即使身高相仿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强迫所有人执行相同的动作模板,不顾个人特点,无疑是一种荒谬做法,即便是在规定动作如足球或拳击这样的项目中,也允许运动员根据自身状况调整训练量,更何况是不限制动作自由发挥的搏击。
此外,“逆思维”更强调本能动作的价值,其所谓纠正技术实际上是在寻找本能与标准动作之间的一种平衡。
比较赵道新之训练哲学
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逆思維”与赵道新的培训理念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例如,在《赵道新拳论》中的文章“我谈我的训練方法”,他提到:“我们的訓練應該接近實戰,而不是把實戰去模仿訓練。”他还强调了创新并将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此外,他认为实战应该成为日常锻炼的一部分,而不是仅作为最后一次高级锻炼。他还提出招式应因人而异,不必拘泥于某一套标准化程序。
尽管如此,“逆思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更加重视本能动作,同时采取先打后学习的策略,与赵先生虽然主张将爆发力和实战放在日常锻炼当中,但首先需要完成短期基础培训这一步骤存在差异。
对于赵先生这方面关于“打前先行短期基础培养”的方法,我想多加几句评论。许多读者可能仍记得十年前,黄积涛在他的系列文章——《心会掌破译》中曾经阐述过:“心会掌格斗系统要求‘…’”。
2024-12-31
2025-01-06
2024-12-31
2025-01-06
2025-01-06
2024-12-31
2025-01-06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