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爱好者在学习这门古老的武术时,常常会遇到“迈步如猫行”的描述,这不仅是一种形容词,更是指一种特定的练功方法。然而,这一技巧在书籍和杂志中却鲜少见诸文字。
我们平日里走路时,通常是先抬前脚,然后撑后脚,但“迈步如猫行”就不能这样做。名家郝少如先生曾教导:“不得使后脚用力,要让前脚稳固站立,再慢慢提起后脚,同时当后脚置于前时,在重心未移动之前,要能够轻易地将其抽回。”我们的老师林墨根先生则解释道:“太极拳中的猫形步体现了腰胯带动四肢的虚实运动,要通过努力把它练成,就算辛苦也能增强腰腿的柔韧性。”
猫走路的时候,它们会同时提起四条腿,只剩下三条支撑身体,而人却不同,我们只提起一条腿,让另一条支撑全身重量,同时需要注意平衡与协调,并且要“始终留意腰间”,尤其是在缓缓移动的时候,那另一条支撑的腿就会变得更为疲惫。太极拳中的每一个动作,无论是举手还是投足,都由腰胯带领,猫形步与腰胯之间关系紧密。在追求太极拳技击艺术的人眼中,如果没有强化腰腿功夫,那么基础不扎实就会限制自己的技术水平。
猫形步分为两种,一种是慢练法,一种是快练法。一般来说,先从慢练开始,当熟悉之后再过渡到快练。我将介绍如何进行猫形步慢練法的具体操作和要点。
首先,当右脚位于前方而左脚位于后的右弓式时,我们应该放松会阴穴(向进去)以及右边的腰胯,同时眼神朝向前上方。当右腿髋关节、膝关节逐渐松开至足底涌泉穴,右脚跟外侧倾斜45度,使得整个右足贴地沉实稳固,与身体协调无误。此刻,用着缓慢转动方式,将整个身躯向右旋转,以至于左足离地。这是一个基本循环过程:放松肩部(以此来感受更加稳固的地面),接着放松腹股沟区域,然后使用命门穴引导,从而使整个身体微微往上仰望并微微往左倾倒。一旦完成这个转体过程,就可以回到原位,并准备进行下一步循环。
接下来,将胸腔内收缩并低头稍稍垂落,使腹部略显突出,而左膝盖则轻轻伸展至一定程度。但就在这一瞬间,只有小指触及地面,其余部分保持空气状态。然后,不急促但又灵活地推出左足,同时想象自己站在悬崖边缘的情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放松每个关节:髋、膝、踝、趾背,以及最终由实变虚、由虚变实的一系列感觉,最终达到完全踏在地面的状态。而随着这样的调整,整个人应保持端正姿势,用力减弱,让整个人都感到安静和平衡,如同处于山巅之巅般宁静祥和。此刻,可以观察到两旁呈八字布局,以确保安全无忧;内部则表现出一种非弓非箭的手感——既不是纯粹的弓状,也不是简单的撑持态势,而是一种生机勃勃且灵活自如的手段。
当熟悉这种较为缓慢的心理状态之后,可以进一步探索快乐训练形式。在这种情况下简化操作重点在于内气控制,使丹田气息充盈,每一次踏出的每一步都被内气所驱使;命门穴比标准形式更加重要,因此感觉上的差异明显可闻。而对于快乐训练版,则要求对待每次踏下的那一瞬间具有特殊意义,即预示着即将发生腾挪或预备性的力量。一句话总结就是,“虚并不意味着完全无力”,这其中包含了预备性的力量或事先采取行动的情况;相反,“实并不意味着完全占据”,这里也有其独到的魅力所在。此外,还需在精神层面模仿捕鼠时灵巧敏捷之姿,这便是快速版本CAT FORM STEP Training 的核心思想之一。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