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见过一些练习太极拳的人,看到书中提到“迈步如猫行”的描述,但他们往往只把它当作形容词,认为这是形容太极拳步法轻灵稳健的比喻。然而,我发现传统太极拳中确实有专门的猫形步,这种详细的介绍却不常见于书籍和杂志。
我们平时走路是先用前脚,然后用后脚撑起。但是,“迈步如猫行”不能这样做。名家郝少如先生曾说:“不要使出力来,用前脚站稳了,再慢慢地移动后脚,而且在重心还没有移到后脚的地方,就要不费力地能抽回来。”我的老师林墨根先生也说过:“太极拳中的猫形步体现的是腰胯带动四肢的虚实运动,要下苦功把猫形步练到位,即便辛苦,也能增强腰腿的松弹沉稳之劲。”
猫走路时,四条腿一起抬起,一条腿支撑着身体。人则不同,只抬起一条腿,其余两条腿支撑身体。另一条腿需要微微弯曲支撑全身重量,同时保持平衡与协调,还要“刻刻留心在腰间”。这样的慢行让另一个支撑的腿更加疲惫。而且,在每一次举手投足中,都依赖于腰胯带领,猫形步与腰胯关系非常密切。如果作为追求太极拳技击艺术爱好者,不练好腰腿功夫,那么基础就不扎实,将限制技术水平。
猫形步分为慢练法和快练法。在掌握了慢练法之后再学习快练法。当开始时右脚位于前左脚位于后的右弓势时,要放松会阴穴和右边腰胯,并向前上方看,从髋关节、膝关节再到足底涌泉穴缓缓松开,让右脚跟外翻45度,与身体协调沉实稳固。接着转动腰胯至左侧,使得左侧完全离开地面。一旦完成这三次循环,每次都要注意放松肩膀、腹股沟以及命门穴,并将头微微上仰。此时左臀向前溜动,而非直接垂落,以此来控制整个过程。
最后,当准备移动另一只脚的时候,要想象自己正站在深渊边缘,将重量吸入丹田气海,然后落回到新立定的位置,使得原本虚弱的一只足变得坚定而有力。这是一个不断变化之间虚变实、实际成为新的虚循环进行的一个过程,最终形成一种既外部八面可靠又内部双手似弓非弓双足似撑非撑状态。
当熟悉了这种形式,可以进一步学习快練模式。在这个基础上简化各个部分,但仍然以内气引导整体行动,特别是在丹田气充盈的情况下,加强命门穴感受,让每一步都伴随着不同的感觉,如同灵活捕猎的小动物一般。这就是快速模式所追求的一种特殊效果——一种能够瞬间腾空并释放力量的情景,是快速模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保持一定程度的心理准备,就像郝公月所说的那样:"虛不是完全无力,而是一种预备发力的状态;實也不只是单纯占据空间,它必须有一种‘预备’或者‘即将’发生变化的心理准备"
2025-03-23
2025-03-23
2025-03-23
2025-03-23
2025-03-24
2025-03-24
2025-03-24
2025-03-24
2025-03-24
202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