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武功秘籍的讨论-张宝银

关于古代武功秘籍的深入探讨-张宝银

近日,一位拳友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舍已从人’这个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但‘舍近求远’又是如何理解的?”在此,我将简单地给出我的看法。

在太极拳的研究和实践中,“舍近求远”往往被误解为错误或不恰当的武学理念。然而,从我的理解来看,“舍近求远”实际上是“舍己从人”的具体体现和实现。

例如,在太极拳的一些动作中,如“野马分鬃攻腋下”,这一招要求一臂被对方采捩并“走化”,而另一臂则顺势而行,实现了“舍近”的效果;同时,另一臂也能够顺势粘附于对方,这就达到了“求远”的目的。这就是通过“舍近”达到“求远”的典型例子。

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看到玉女穿梭之势中的单臂托手上动作,即一臂遇到力度后进行走化,而另一臂则顺势粘托,这也是通过一种方式去实现了既有所放弃,又有所取用的过程。

对于这种回答,我的朋友们表示了高度赞赏。事实上,无论是在任何武术技巧的应用还是修炼中,都需要不断地寻找平衡点,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位置和力量,以便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同时有效应对对手。这正是通过不断地、“舍近谋远、舍近求远、舍近取远、施以击远”来达到高效战斗力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这样做,那么很可能会陷入一些陈规固陋的情况,比如双重抵抗或者强打弱打这样的先天不足之处。

2009年,我曾经与浙江魏坤梁老师共同撰写了一篇文章,就有关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我非常尊重魏老师的见解,并且与他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但是我始终认为,在太极拳修炼中,如果我们想要真正掌握到“我顺人背”的境界,那么必须经过一次次的尝试与实践,以及不断调整我们的身体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哪一步可以忽略掉那些细微但至关重要的小节。而王宗岳先生《太极拳论》中的内容,也并非完全否定或支持某种观点,而是一种全面的探索和学习态度,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地方。

最后,由于之前我对于这方面的话题表达过明确立场,因此很多人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我选择缄默,而不是为了迎合大众情绪,更愿意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所说的这些原则。因此,对于许多朋友们提出的疑问,我倾向于直接通过示范来说明,而不是仅仅靠文字描述。此外,我还希望能够继续跟随着更多经验丰富的大师们一起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使自己成为能够传承下去的人才更好地保护这门古老而神秘的艺术。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