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竞赛套路全书》详述了动作速度,指出太极拳如“等速运动”,其每个动作均由等距点组成,如虚线。太极弧形以点为序,表现缓慢均匀。但它的目的不仅在于此,更要用在“点”上。外观是走“线”,但依循的是不间断的“点”。这些“点”包括起点、落点以及不断延续的定位点,顺逆往复,环环相扣,无始无终。弧形因点而成,“有章可循”、“无懈不击”的特定形态。
太极拳要求既不可多动,也不可少动,更不可妄动,每一动势都要落实到“点”上去,不多也不少,不脱离任意一“点”。这样才能使弧形形成“不丢不顶”、“不扁不抗”,身肢放长、舒展开放的满月之势。如果每一动势都不明弧形之點,那么一式一手便不能纯练习。一式一手必须以寻求空间某一点作为攻防空间想象,以表达某种攻防含义。
从内在看,太极拳完成弧形重要目的又在于输送劲源和劲力以表现某种意境和神韵。在劲力积蓄过程中,在意念作用下必然引发内气、内劲循行汇聚成劲點。这些运行通过敏感點和经穴點,这些成为太极弧形所引导的内在弧线中的點。这就是所谓的节节贯穿,即以點為序,以點相接传输劍氣與勁力达到攻防与健身之目的。
练习太極拳达到境界,就需要神型兼备,內外合一。在严格意义上讲,這種內外合是一種境界,一種神威。当任何一点与太極架上的點重合时,即产生一种無比威力的弹性,它可以随时出击,对敌方无敌。这就是兩點合成為練習者取得效益的一個重要方法之一。
《杨禹廷大师秘诀集锦》中对玉女穿梭左式右式进行详细说明,从左足涌泉穴开始至右足涌泉穴结束,将40余个腧穴列举出来,这些经穴随着每一个動勢一起運轉,使得整个動作流畅自然,而這正是通過空間上的「線」與經絡上的「節」進行對應關係來實現的一個過程。而這樣才能够達到真正全面锻炼身体,同时也能让练习者体验到真正的手感和力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