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之虚实运用揭秘中国功夫秘籍大全融于自然之中

。太极拳中的阴阳称为虚实,是拳谱所言:“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在行拳时,我们分为虚脚和实脚,而常人走路亦是依赖于虚脚和实脚的变换完成。杨澄甫太极拳十要指明:分虚实是太极拳第一要义。因此,有了虚实转换,才会形成太极拳,不然就不能称其为太极。

根据古代的教诲:“变转虚实要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我们应在行步时留心,在转换过程中保持内气流通,使身体灵活无阻。如果想达到这一境界,就必须留意一个关键点,这个点就是脊背上。在脊背上,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应该由内气牵动着来控制。

我的理解是,当我们行步时,无论前进、后退、左顾或右盼,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着我们的足尖位置,但不是靠腿部力量拉动或者踩压,而是通过贴脊之内气轻轻提起足尖,这符合“意气君来骨肉臣”与“腰带四肢”的原则。

根据古书,“意气要换得灵”,才能使动作圆活妙曼。而这要求在每一次的转变中都能感受到松弛,不使用力道,只以意志引导。但这种松弛并非易事,它需要练习多年的体悟和对《太极内功解秘》等相关文献的深入研究。

何谓“体用何为准”?这意味着当我们练习或应用时,要让自己的身体如同君主般统领全身,如同宰相般调节四肢,使整个身体随着腰背的微小变化而运动。这正如《 太極內功解秘》作者祝大彤老师所说:“通过‘虛’中更虛(再次放松),‘實’中更實(再次收紧)”,同时腹部下沉,让九大关节完全放开,从而产生反弹力,使整个人感到轻盈自如。这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意到、气到、劲自到的状态。

对于什么叫做“實”、“虛”,很多人认为支撑重量的是實脚,而不支撑的是虛脚,我觉得这样理解还不足够全面。我认为应当将逐渐增加重量的一只脚视作実脚,而逐渐减少重量的一只视作虛脚。不管哪一只都是支持重力的交替变化,最终形成了从地面吸取能量至空中的平衡循环。因此,在探讨太極拳中的虛實轉換時,我们不能忽略它根植於腳底的情況,即陰陽變化與氣貼脊背相互作用,以達成一個完整有機體系的運動規律。而這種運動規律,又可以被比喻為一瓶空水與另一瓶滿水間接倒來倒去,這兩個過程從零到最大,再從最大回歸零,以無始無終之姿周流不息。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