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拳的创立传奇好听势力铸就辉煌

关于心意拳之源流,历来有诸多传说:

一提及“印度达摩创立”,便是传奇中的佳话。据记载,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天竺(今印度)香至王之三子达摩远涉重洋至广州。武帝闻其到来,便派使者迎接,并将其引入建业(今南京)。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不通,两人的交流并不顺畅,最终达摩离去,渡江北上,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方圆寂。大同元年(535),其遗体被安葬于熊耳山定林寺。事后,有人开始传说他留下的武技之一,即心意拳。

十七年间(1928),凌善清在《形意五行拳图说·形意拳之源流》中提出了这一观点:“六朝时,天竺僧达摩始挟其所谓西域技击者来传之于中土。”他认为心意拳即是由达摩所创,但也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学说的内容与原始意义渐渐偏离了原来的宗旨。

但历史上的记载并没有证实这段故事的真实性,而是一种民间的信仰或神话。在一些国术专著中,如孙福全、刘殿琛、姜容樵等人的作品中,也提到了岳飞创立的心意拳。但这些都仅仅是“相传”的说法,没有确凿的史料支持。

更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岳飞还是达摩,都不能简单地将他们与心意拳联系起来。岳飞生平虽有文武双才,但他的主要成就在于军事战略和政治斗争,而非创建一种特定的武术体系。而关于达摩,则更多地以禅宗高僧而闻名,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但直接相关的心理学则不见踪迹。

因此,我们必须怀疑岳飞和达摩是否真的参与了心意拳的创建,以及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历史实际情况。这可能是一种崇尚民族英雄或者外国高僧,以增强某些特定思想或技术美誉性的做法。不过,无论如何,这些故事都反映了一种对于中华古代文化宝贵遗产——如内家太极、少林功夫等——深刻认识和敬仰的情感,同时也是对这些艺术形式精神内涵的一次探索和阐释。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