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印度,武术如同血脉般贯穿了历史的每一个角落。其中,最为人称道、令人瞩目的便是卡拉里帕亚特——源自“特努尔吠陀”,这是一部记载搏击技巧的圣典,流传至今其神秘与卓越仍让世人叹为观止。
卡拉里帕亚特之所以能够在喀拉拉邦深植根基,其实质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个文化现象。在这里,这门武术不仅被视作军事训练的一部分,更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教会人们如何在战乱频繁的时代中生存下来,如何以身手并肩对抗敌人。
然而,在葡萄牙人的侵入、荷兰人的统治以及最终英国人的殖民之后,卡拉里帕亚特逐渐失去了其重要的地位,被迫隐匿起来。直到19世纪末期,一些有志之士如古鲁卡尔·哈尔和他的弟子们,不懈地致力于恢复这门武术,使其重新焕发光彩。
现在,全喀拉拉邦共有120多所卡拉里,每个训练场都汇聚着来自各地的年轻学员,他们在专注而庄严的大厅内学习这一悠久而复杂的艺术。这三十英尺长、三十英尺宽、高一七点五英尺的大厅,是半地下式建筑,以防止潮湿气候影响训练,而四面封闭则营造出一种集中的气氛,让学员全神贯注于心法与身体素质之间微妙而精确的平衡。
学习者从八岁起就能开始接受训练,并且必须向一位经验丰富且具有高超医术技能的人拜师。在经过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刻苦修炼后,他才能掌握完整的心法及医疗技术,最终成为下一代古鲁卡尔之一。
虽然中国人常说“天下功夫出少林”,但对于那些追求内在力量与外在技艺完美结合的人来说,或许可以另有一番解释。而据《高僧传》记载,达摩大师曾来到登封少室山九年的修行,与此相似的是他们共同探寻体内真理与肉身强健之间奥妙无穷的情感纽带。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有人会认为两者间存在某种联系,而非简单的事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