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五月,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沈阳举行时,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代表团到场参观并作了表演。会后大会组织了中日武术界座谈会,我得以荣幸地参加,并与日本朋友深入交谈了关于武术的许多问题。虽然参与的人数不多,但广西姜星五老师与日本代表团团长竹森好美先生就擒拿点穴术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赢得了来自对方面的赞赏。
随后,当讨论太极拳推手时,一位日本朋友指出:“在日本也有类似的太极推手形式,不过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我则进一步阐述道:“如果认为太极推手仅仅是一种身体锻炼,而缺乏技击效果,那么它就不能被视为真正的武术之一。”我的看法是:太极拳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具有自卫和反抗暴力的实用价值。
有一位热情的日本友人,他专程来找我探讨如何运用太极拳进行技击。我开始使用“提手上式”招式,将他的右腕轻巧地转动,使其力量分散。他试图发起攻击,我则迅速施展“进步栽捶”,让他跪倒在地。在他再次发起猛攻时,我利用按掌削其肩部的大动脉,让他坐卧在地。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手足之争,最终博得对方阵营的一致称赞。尤其是在技术交流结束后,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代表团长激动地说:“尽管我们已经多次访问中国,但这次体验最为丰富。我通过王先生介绍,对于太极拳的技击潜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在美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地区,对于太極拳评价甚高,它被认为是一项既能提升健康又能促进长寿生活质量的事业。”
我还分享了一些关于理论和技巧的心得。我认为:正如同空中的影子般难以触及,形意拳则表现为直接而直截了当;八卦拳则充满变化无穷,不断变幻莫测,就像一台不断旋转的地球仪一样。
关键在于,即使看似虚无缥缈,也蕴含着不可忽视的一面。这就是所谓的心理学基础——全凭心意操控功夫,用意即可达到目的,而不是依赖实际力量或肉身劳累。此外,还涉及生理学,小脑控制着我们的每一次行动。如果重心偏移,则影响呼吸、心跳,以及精神集中。而力学原理也至关重要,这包括身体重心、合力和分力的应用。
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太極门派弟子,就必须理解心理学、生理学和力学之间相互作用,并将这些知识融入自己的练习中,以逸待劳,用对手作为工具,同时保持自身平衡稳定,从而顺势取胜。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战胜敌人,这便是最终目标所在。如果说这样的练习没有战斗价值,那显然是不准确也不全面,只把它当作老年人活动身体的话,那简直是误解祖国文化遗产的一个宝贵部分——这个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挖掘。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