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散打武术中的阴阳中和之道是太极拳的灵魂体现在物品上的运用与传承

少儿散打武术中的阴阳中和之道,是太极拳的灵魂,体现在物品上的运用与传承。这种表述过去本门长期未曾公开阐述,直到师兄钱惕明先生在《太极内功心法全书》中才开始介绍,为弘扬太极,我们特再予披露。

一气与二气

诸家太极拳都注重炼气,但炼气的内容及心法,却各有千秋。本门的练功总诀说:“修阴阳中和之气,炼天地至柔之术”,表明本门太极拳炼的是阴阳中和之气。

所谓修阴阳中和之气,就是通过练拳练功,把体内的阴阳二气进行中和,融合为一,返归太极一气,还要与自然界的精灵之气,内外交感,中和为一,并且循环往复,不断优化,以常葆青春登寿域。太极拳的内劲及技法,也要通过分阴分阳,阴阳平衡,阴阳中和,合为太极一气的炼 气过程,可以培植聚集内劲,将练成“阶及神明”的技法。所以,这种炼阴 阳 中 和 之 气,是 太 极 拳 体 用 兼 备 的 必 由 之 路,是 武 当 丹 派 武 功 的 根 基。

这里说的 太 极 一 气 与 阴 陽 二 氣 源 于 中国 古 代 的 太 极 学 说。 太 极 拳 是 依 循 太 极 哲 学 原 理 创 作 出 来 的 拳 艺 人 称 “ 哲 拳”。弄 清 有 关 哲 学 的 基 本 概 念,对于 分析 一 气 与 二 氣,以及 练 好 太 极 拳 有 着 非 常 重 要 的 作 用。

“太極”这一个词,本来是古代哲学家在探索宇宙生成过程中的哲学概念。但真正成为哲学理论,则始于《周易》,而集其大成并发展完善者,则是北宋的理学祖师周敦颐。在他的著作里,他描述了宇宙生成从无形无相的一元状态向有形有相、二元状态(即陰陽)演变的一个序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流行的一些图像,如陰陽鱼图形,都可以看作是对这个过程的一种象征性或美化后的表现形式。

后来,这个二元状态进一步演变,最终形成了四象、八卦等更高层次结构,而这些都是宇宙生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在这个意义上,“陰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球风水学上的概念,它代表了一切变化与运动背后的深层次结构原则。而“內丹”、“外丹”以及各种修煉方法,其实也不过是在试图将这一原理应用到人身内部,以达到自我完善、超越常人的境界罢了。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