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的秋天,我在照丕老师家的隔壁生产队的饲养室喂牲口,了解那个年代情况的人可能会问:你一个二十岁年轻人,又出身不好,怎么会让你去喂牲口?因当时的生产队长陈振山,人品好,心地善良,是我的族叔,看到照丕老师两口都是近八十岁的人,身边没人照顾,我娘七十多岁,受刺激得了精神病,我要是离开她三天两头上吊跳井,他为我能照顾三个老人,又能挣工分顾口。
一天晚上,当我正在饲养室忙碌时,一道急切的声音打断了我沉思:“雷!雷!”那是照丕老师,他兴奋得几乎跳起来。我跟着声音跑出了屋子,只见他双手紧握报纸,看上去像是在祈求某种奇迹发生。他的眼睛里闪烁着难以言说的光芒,那份激动与期待,让我也被感染而有些心动。
“小雷,”他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道,“咱们练拳不犯法了,你知道吗?毛主席让我们打拳了!”原来,这一切都源于一篇文章中的话语:“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这几句话仿佛是一道神圣的命令,让所有愿意学习者的心灵都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老头子的脸色越来越红,因为他终于有机会将自己毕生所学传递给后辈。他拿起报纸,用颤抖的手指点到每一个字,每个词汇,如同对待生命中最宝贵的一份财富。在他的眼中,这不仅仅是一个运动,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它能够带来健康,也能够带来平和。
第二天早晨,我们纷纷聚集在照丕老师家门前,那些曾经因为工作繁忙或是其他原因缺席的师兄弟们,此刻却无比地渴望回到那个温暖的地方。他们向老头子请教技术,他们向老夫妇致敬,而那些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深深的情感与尊重。
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中,我们这些年轻人成为了太极拳的一员。每一次挥舞,每一次转圈,都像是对那位伟大的领袖的一个致敬。而当夜幕降临,我们围坐在火堆旁,将自己的故事讲述给彼此听,那份共同度过的艰辛与快乐,就像是血脉相连一样,使我们的友谊更加坚固。
有一次,当我们结束了一场锻炼后,在回家的路上,我遇到了村支书张蔚珍。他微笑着对我说:“孩子,你们现在已经成为这个村子的骄傲,你们练的是一种传统,但你们也在创造新的未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继续练习,不断探索太极拳中的奥秘。当晚上的寒风吹过窗户的时候,有时候我们还会听到远处响起熟悉的声音——“大梦谁先觉,武场人独眠;樵楼三鼓响,练剑斩寒光;汗流如春雨,冬天变伏天;猜透太极妙,比似活神仙!”
这样的诗句,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唤醒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再次感受到那份初衷。那时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我们的脚步,因为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意义,以及来自于内心深处的热爱。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